普通中产阶级的幸福生活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4-07 10:28:47
个案一:外企白领夫妇
丈夫31岁外企工作时间7年休闲居 编 辑
妻子27岁外企工作时间6年
自我评价:
我们的收入水平在当年的同班同学中,大约排在靠前的30%-40%。一般说来,大学毕业后在外企工作了这么长时间的人,有一半应该可以达到这个收入水平。从精神层面来说,我们相当满足,已经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了平衡点,不会再为了工作而牺牲生活。
个人账本:
家庭收入25~30万元人民币/年
住房:上海市区96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每月还住房贷款4000元。
宠物:两只猫,每月需花费400元左右。
钟点工:350元/月,每天来家工作2小时。
购置服饰及化妆品:每月平均3000元(年底会购置大件)。
食物和生活消费品:2500元左右。
储蓄:每月总收入的50%
生活状态:
上班时间:朝九晚六。
业余生活:煮咖啡、看影碟、聚会、逛街,偶而去看电影和演出。
经常性购物场所:梅龙镇伊势丹、虹桥友谊商城
理由:购物环境较好,不拥挤,付帐时不必排队。
经常性阅读报刊:《三联生活周刊》《今日风采》
理由:前者有深度新闻,后者有实用的生活资讯。
旅游目的地:普吉、巴厘、西欧等地的自助游。
理由:不赶行程,吃住都干净、舒适。
按照时下流行的标准(年薪10万),小张夫妇正步入中产阶级,但实际上他们并不在乎自己是否已经跻身其中。在他们看来,能够自在生活并充分享受生命才是最重要的。把钱花在想花的地方,不浪费50元,也不吝惜5000元,“物有所值”是他们消费的原则。
“也许再牺牲一些个人时间,我可以挣得更多,但没必要把自己弄得那么辛苦。”小张这样说道。物质生活无虞的他们几乎没有压力,如果一定要问他们有什么好担心的,那就是将来某天失业后,是否还能尽快找到同样薪资水平的职位以及他们生活的自由度能否如此这般一直保持下去。
个案二:公司总监
杨易(化名)
自我评价:
我的收入水平在当年的同学中大约可以挤进前5名。我相信再过3年,我的收入比现在会有相当的提升,生活也会跃上一个新层面。
个人账本:
收入:18万人民币/年
住房:上海西郊的两层联体别墅,有地下车库,居住面积160平方米。每月还住房贷款2800元。
住家保姆:700元/月。
购置服饰:每月平均300元(我对穿着没兴趣)
食物和生活消费品:1000元(保姆天天去菜场买菜,吃饭很便宜)
旅游花费:每年3万左右。
吉普车:1000元/月(主要是油费和养护费,基本不用交停车费)
储蓄:每月总收入的40%
生活状态:
上班时间:朝九晚六。
业余生活:踢足球,驾车自助游,看书。
经常性阅读书籍:北京三联、中华书局、上海文艺等出版社的历史类、科普类及
财经类书籍。购书场所:网上书店、一些挑书精良的特色小书店。
旅游目的地:人文背景深厚的地区,周末则驾车赴4小时车程以内的周边地区。
旅游方式:自驾车出门,露营和住店都可以。
尽管杨易一开口就说自己不算是中产,但作为一个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5年、目前在一家有着千名员工并且经营状况良好的大公司里担任中高层管理职位的人来说,他当然地属于我们社会中的“中产阶级”。杨易的薪资并不算低,可他认为目前尚未达成自己“年轻时”的目标,他仍然没有足够的钱可以维持那种想像中的“自由生活”。28岁的杨易满怀信心,他说他已经可以预见到自己5年之内将要进入的那种成功境界:那时,钱已经不是问题,他的生活将不再为挣钱所羁绊,他将随心所欲地干自己想干的事情——比如,开着他的切诺基进山去考古。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