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创伤如何治 控制裁员“幸存者综合症”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1-31 15:54:57
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了震惊全球的大海啸,顷刻间便夺走了数国十多万人的生命,使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海啸过后,有心理专家警告说,印度洋地震的幸存者正在面临一系列的心理疾病——由于感到自己幸存下来而同伴却相继死去的“罪过”,幸存者很可能面临自杀的危险。
“面对26日这样类型的巨大灾难,总会有6%到8%遭到心理创伤的幸存者最终选择了自杀。”这位心理学家说。休 闲 居 编 辑
这也让人联想起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后的情形。经历了袭击事件的纽约市民承受着巨大的精神伤害和心理压力,不少人患上各种奇怪的精神疾病,自杀案件屡屡发生。这一事件带来的心理阴影至今仍未能完全消除。
人类是最富有情感的动物,也正因如此使得人在面临灾难性突发事件时会表现得无比脆弱。有心理学家把灾难的经历者出现的种种病态称为“幸存者综合症(Survivor Syndrome)”。而且“幸存者综合症”也会在企业中出现。
裁员,企业的海啸
进入上世纪90年代,组织行为研究者们提出了“幸存者综合症”的概念,并归纳了“幸存者综合症”的表现形式。奥尼尔与莱恩于1995年发表在《管理执行学刊(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的一篇论文可算是关于“幸存者综合症”的经典论述之一。文章指出,工作没有安全感使人们遭受莫大的工作压力,出现愤怒、焦虑、嘲讽、怨恨、屈从、愤世嫉俗、过度疲劳、消极怠工,甚至辞职等一系列情感现象。以后其他学者又增加了超负荷、士气低落、精疲力竭、无效率和易冲突等表现。
裁员,是组织中能导致“幸存者综合症”的最普遍的突发事件之一。
通常情况下,裁员事件后的幸存者会有积极的心理感受,因为他们毕竟保住了工作,感到应当更加珍惜生存的机会。但是事件也会增加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使幸存者对前途充满疑虑。幸存者不知自己的位子是否牢靠,对公司的战略方向也无从把握,他们可能自问是否下一个厄运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一时间,组织中的人精神萎靡不振,丧失工作热情,还可能造成毁灭性的心理打击,其结果不仅使组织丧失宝贵的人力资源,而且因出现怠工行为、躲避行为、极大地降低组织绩效。很明显,幸存者综合症促使组织的高效率运行功能发生紊乱,组织义务、忠诚、业绩和创新无法实现。
控制裁员“幸存者综合症”
那么,就组织而言,怎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幸存者综合症”现象呢?
至今的众多研究提出的对策,可以分为改变组织文化、改变工作内容(平衡工作和生活)和改变工作环境等三个方面,但看来这些研究还未能给出完全令人满意的解答。
有一点认识是一致的,即“幸存者综合症”的出现与裁员是否公平高度相关。公平理论认为,每个人会将自己的投入产出比率与别人的投入产出比率做比较,如果他认为自己的该比率与他人的该比率不相等,一种不公平感便产生了。即所谓的“不患寡而患不均”。
“幸存者综合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虽然那些没被解雇的员工是很幸运的,因为他们的投入(努力工作)而得到相应的产出(被雇佣),他们理应感到高兴才对;但是他们会将自己得到的产出与被裁掉员工得到的产出(被解雇)相比较。在对整个裁员过程不了解,尤其是裁员的消息是突然之间传达给他们的情况下,一种不公平的感觉便会产生:所有的员工都是同样的投入,可得到的产出却是迥然不同,一部分人被解雇,另一部分人幸存下来。
页次:[1] [2]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