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火锅中的三大隐患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4-12-07 11:01:48
四川的火锅总让人胃口大开,一家人或三五知己,围着一锅佳肴“慢慢啖”,的确过瘾。不过,在享受美食的时候,您可能没有注意到,美味的火锅里也有致病的因素。
隐患1:没烫熟的食物藏病毒 休 闲 居 编 辑
很多人吃火锅时,为追求鲜美的口感,往往把食物在火锅里烫一下就吃。一些火锅的味碟有葱花、香菜、生菜等,如果吃了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蔬菜食物,或者是没有煮熟的海产如贝壳类、蚝、螺等就有可能感染甲肝病毒。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肝炎都是由于吃东西而传染的,目前知道“病从口入”的肝炎只有甲型和戊型两种。大家可能还记得在1988年上海爆发的甲肝流行事件,美国最近也暴发了甲型肝炎,已导致3人死亡,510人受感染。据悉,起因就是人们在快餐店食用了未经烧煮的受污染的嫩洋葱。广医二院感染科主任叶晓光介绍,我国当时爆发甲肝的罪魁祸首就是毛蚶。毛蚶本身并不会引起肝炎,而是因为生吃了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毛蚶才引起的。甲型病毒性肝炎主要由粪-口,通过消化道传播甲型肝炎病毒而得病。在粪便、尿液、呕吐物中的甲肝病毒,如果未经过很好消毒处理,会污染周围环境、食物、水源或健康人的手。一旦易感者吃了含有甲肝病毒的食品和未经煮沸或煮熟的被污染饮水和食物,或生食用粪便浇灌过的蔬菜、草莓、瓜果等,均可患甲型肝炎,引起暴发或散发感染。一般环境中,在60℃时甲肝病毒可存活12个月,100℃加热5分钟才能杀死病毒。
15岁以下的儿童最容易患甲型肝炎,接种甲肝疫苗可以减少患甲肝的几率。
隐患2:温度太高易“上火”
吃火锅引起的口腔疾病主要与口腔粘膜有关,因为火锅浓汤的温度可高达120℃,取出即吃的话,很易烫伤口腔、舌部、食道以及胃的粘膜。一些本来就有复发性口疮的人,吃了火锅后容易上火,原有的口腔粘膜炎症出现加重症状。如此反复,甚至会诱发食道癌变。
最危险的是那些患有口腔粘膜白斑或扁平苔癣等癌前病变的人,火锅的高温和调料的刺激,都会使这些人的病情加重。所以,吃火锅千万不可心急,最好能够做到“宁舍三鲜,不要太烫”。广东的火锅总有一些“药材汤料”,如党参、枸子、山药、红枣、玉竹、沙参等,这些药材一般是补气药和补阴药,这与秋冬肺燥宜滋阴润肺外,与吃火锅防“上火”也有关系。吃火锅时,辣椒或辣味调料最好放在碗内沾着吃,不要放入锅内久煮,也是防“上火”的好办法。
隐患3:吃火锅吃出痛风
常吃火锅的人如果发现自己的脚趾经常有麻痛等现象,就应该到医院检查自己是否患了痛风。每年进入秋冬季,因吃火锅而引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患者不在少数。不少火锅爱好者往往在食用火锅时贪食味道鲜美的海鲜、动物内脏、蘑菇等,再加上大量饮酒,吃过多高脂肪的食物容易造成尿酸在血液中沉积,引起关节、肌肉的酸痛、麻木,痛风病随之而来。尤其是病变关节周围会反复出现发热、红肿、疼痛等现象,如果得不到控制,就会进一步引起关节变形,直至引起肾脏损害,功能衰竭。
目前能确定的是,海鲜、肉类、动物内脏、蘑菇、酒、浓茶和咖啡含“嘌呤”较多,需要节制。不少人误以为“不吃肉只喝汤”情况会好一些,但因为“嘌呤”能够充分脱落到久炖的汤中,所以痛风病往往在各种锅、煲类菜肴热卖的季节高发。
贴心提示:慢性病人吃火锅要注意
1、肾病患者一般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吃火锅的调料或汤料的“咸度”,肾病患者尤要注意;
2、火锅汤含有大量嘌呤,痛风病人不要喝;
3、调味料如沙茶酱、辣椒酱,对肠胃刺激大,有胃肠疾病的人尽可能使用酱油、麻油等较清淡的调味料;
4、患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者,则要注意热汤和酒类,这些饮品容易让身体温暖,但一接触到冷空气,血管易急速收缩。
5、吃火锅往往情绪兴奋,心血管病人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心境恬静,咀嚼吞咽节奏合理缓慢,以品尝为主,切不可暴饮暴食。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