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司原本是咸鱼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8-12 13:24:26
日本的寿司料理,原先用汉字写成“鮨”或“鲊”,指的是经盐渍可以久藏的鱼类。据考证,最早的寿司便是由盐腌制的鱼类发展而来的。
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腌鱼的方法,由我国沿海的渔民传播到日本,原先只限于盐腌制的咸鱼,后来,改为米饭腌鱼,制成后将鱼与米饭一起食用,这就是现今日本寿司料理的前身。虽然寿司最早出自我国,但在日本经过一千五六百年发展之后,它像茶道一样,已成为日式食文化的经典。
休 闲 居 编 辑
在日本料理店,寿司已是半正式餐点,不含在套餐的菜肴中,就像我国北方的水饺或者意大利的披萨,带给人更多的食文化含量。当然,现在的寿司已不再是咸鱼了,它是由生鱼片的背面抹上适量的山葵泥或者芥末,盖在醋饭团上,对于那些生食者,无疑极有挑逗性。对于只会吃熟食的人,生鱼片裹饭团很难让人接受。因此,吃寿司的个中滋味,也只有那些喜欢吃生食的人知道得多一些。
吃寿司的时候还要扮演成一个饿鬼,那团由生鱼片包裹的饭团(左图),必须一口吞下去,如果按照习惯用筷子,来点中国人的客气,小口小口地,势必把整个寿司整回原形,成为鱼片散件与散装饭粒,那就更不像吃寿司了。在吃寿司的时候,最为拘礼的日本人也会像印度人那样用手来抓,否则,食指难以大动,就不足以证明寿司的魅力了。
实际上,吃惯了寿司这种生食的人,除了刀子一样的视觉,味觉是很迟钝的。在吃寿司的过程中,要是没有辛辣的日本芥末,就不能把味蕾激活。至于那些蘸了酱油便可入口的寿司吃法,好像从来没有进入过享受日式食文化的状态。不过,由于日本寿司的入乡随俗,也由于寿司迁就了时尚一族的哈日心态,因此并不反对蘸酱油。人们想像得出那种醋饭团蘸酱油的味道,蘸多了酱油的寿司实在够呛,如果不是用生鱼片所裹的侧边去蘸酱油,饭团的两头吸进大量的酱油后,米粒会掉进这酱油染碟,会有碍观瞻。好在不是与日本人一道吃寿司,没有人会觉得时尚一族白白地哈了一阵。
在寿司料理中,金枪鱼是最高档的生鱼原料,因为它的肉质含有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与蛋白质。作为海洋中的上层鱼类,它的尸体在人类的上层社会眼中,从来都是美味而高贵的。用黄鳍金枪鱼、蓝鳍金枪鱼或黑鳍金枪鱼的腹部制成的鱼生寿司,被称为“吞那鱼腩寿司”,色泽与造型看上去特别性感(右图),充分展示了日式料理的唯美理念,被日式老饕们视作人间的珍味。据说,这种“吞那鱼腩”肉含有25的脂肪,唇感绵密腴滑,沾舌即化,比起西洋料理的带血牛肉毫不逊色。可是,金枪鱼来之不易。从理论上说,让它长500克肉,需要10千克左右杂鱼才能喂出来,而且现在的金枪鱼越来越少,不是所有喜欢吃寿司的人都能有机会吃到“吞那鱼腩”的。
碰不到金枪鱼,其他鱼类也行。比如秋天吃青斑,因为它在每年的9月下旬最为肥美。只可惜青斑不买寿司爱好者的账,生吃时退鲜很快,肉质容易腐败,爱吃寿司的日本人只好用盐渍和醋汁来调整味道,转眼间,寿司又回归了咸鱼的状态。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