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饮酒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1-23 01:30:27
酒,千百年来,人们对其作用一直争议不休,莫衷一是。赞者倡之,恶者禁之,贾者酿之,利者收之。酒法多变,利弊交错,中国酒业发展,历代兴衰不一,一代之中辄有多变。
在大众消费热情日益高涨的今天,特别是近年来酒广告从争夺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标王到被“封杀”,人们对酒的认识和期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为此,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开展大规模民意调查活动。调查采取多段随机抽样调查和专家座谈的方式,在我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发放问卷80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7336份。休 闲 居编 辑
统计分析发现,我国百姓对酒的认识和评价基本持肯定态度,对酒的总体感受是利大敝小,对酒的消费及观念较为理智和成熟,具体表现为喝白酒的人少了,且度数低了;喝啤酒的人越来越普遍;喝果酒(含葡萄酒)的人多了,且群体呈年轻化、知识化趋势。
三种人“天天喝”酒
从喝酒的频率来看,“天天喝”的仅占6.2%,“经常喝”的占18.8%,有45.3%的人是“偶尔喝”,“不喝”的占3.3%,还有26.2%的人拒绝回答。交互分析发现,“天天喝”的人集中分布在36岁-50岁和51岁以上这两个年龄段内,主要是中老年人。中青年(26岁-35岁)对天天喝与不喝酒的态度分歧明显。明确表明不喝酒的主要是青年人(19岁-5岁)。如果按全国总人口13亿推算,“天天喝”酒的人为5.889亿,其中年人(36岁-50岁)占1.625亿,老年人(51岁以上)占1.443亿,青年人(19岁—25岁)占1170万人,18岁以下占897万。还有2873万人“天天喝”酒但不愿意说出自己喝酒的频率和文化层次,饮酒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隐私。这组数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不愧为“酒的王国”,但不知这一称谓对我们来说是喜是忧。从职业来看,“天天喝”酒主要是国企职工、党正机关干部和待业人员三类人,“不喝”的主要是学生。
喜庆喜事精神爽,喝酒已成为人们表现喜庆气氛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调查发现,喝酒的场合依次为“喜庆事”(53.6%)、“来客人”(47.3%)、“节假日”(31.7%)、“烦恼时”(21.5%)、“生活习惯”(10.1%)。
青年人爱喝低度酒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喝酒的品种越来越丰富了。数据显示,有44%的人喝白酒,40.6%的人喝果酒(含葡萄酒)有73.3%的人喝啤酒,喝黄酒、保健酒和露酒的分别是7.4%、6.8%和3.3%。这其中37.1%的人喝低度酒,30.7%的人喝中度酒,喝高度烈性酒的仅占7.1%,还有25.1%的人拒绝回答自己喝酒的度数。交叉分析发现,青年人主张喝中、低度酒。喝白酒最多的人年龄偏向成熟,喝果酒最多的人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喝啤酒最多的人群是26岁-35岁年龄段。
酒价在20元以内最受欢迎
人们对酒价的承受能力较有限度。29.6%的人认为合理酒价应在11-20元之间,支持10元以下的人占26.1%,认为21-30元合理的占13.1%,31-50元和51元以上分别占4.2%和2.4%。交互分析发现,月薪800元以下者,对喝白、啤酒的偏好远远高出果酒,月薪800元以上者,对不同种类的酒消费相对平衡。青年人对酒价的随能力最高,老年人(51岁以上)对酒价的随能力较差。总之,越便宜越受欢迎,最合理的大众酒价定位应该是11-20元或多为10元以下。低收入者的酒价随能力较差,月收入在500元以下者认为酒价是越便宜越好,高收入者并不一定消费高价酒,而是随大众趋势,偏好中等价。
喝酒重质量 重效用
现代人喝酒的关注点有哪些?调查发现,质量(色、香、味)居首位,占56.1%;其次是价格,占19.2%;再次为品啤(知名度),占14.7%;营养、作用和文化品位分别占14%、9%和8.1%。
喝酒有哪些作用?人们对此意见不一。数据显示,63%的人认为“酒可助药力,能祛疾治病,活血健身”,40.1%的人认为“饮酒害已(伤身)误事、败德”,38.4%的人认为“喝酒丰富酒的民俗文化”,有33.2%的“百姓借酒消乏”,有34.8%的“文人以酒畅文思,消忧悉”,认为“无酒不成宴”的人占27%,认为“非酒无以为乐”的人占10.6%。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