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专家指出:“心理援助”应迅速走进灾区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12-15 01:39:24
印度洋地震和海啸给受灾国群众带来了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而一些医学专家则进一步指出,由于大灾引起的心理问题在灾后将长期存在,影响深远,因此在灾后救助工作启动后,“心理援助”工作也应该迅速跟进。
年逾花甲的孙竞翔是原甘肃省天水市精神病院副院长,多年来一直从事精神病治疗工作,对灾害心理治疗有长期研究。“根据我们多年的研究,其实灾害发生后,群众心理遭受的创伤远比看得见的损失更大,因此社会各界在组织物质援助的同时,千万不能忘记心理援助”。休 闲 居 编 辑
在2003年10月25日甘肃省张掖市发生的地震中,有一名13岁的小姑娘因惊吓过度死亡,而她年仅8岁的妹妹也因惊吓过度失语住院。
孙竞翔就参与了这次灾后心理援助工作。他介绍说,突发的大灾大难对当事者心理影响是很严重的,当事者大都会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应激障碍。他说,一般性的应激障碍在三、四天到一周左右时间内会自行好转,但对一些应激障碍严重的患者来说,如果没有得到早期及时的心理治疗,就会产生延迟性精神障碍,那就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恢复,更严重的甚至需要10多年时间。
高自义是甘肃省张掖市红十字会精神病院院长,在2003年10月甘肃省张掖地震灾害中,他组织的“心理援助”医疗小分队是最受灾民欢迎的医疗队之一。他介绍,大灾过后,许多人会产生各种疾病,如肠胃性疾病、心脏病等,而他们经过研究发现,其中大多数疾病都是由心理原因引起,如果不介入心理治疗,仅靠常规检查是无法治愈的。
“心理援助”就是通过及时的精神干预,对当事者作解释、劝慰、情绪疏导等支持性心理治疗。例如如果当事者有放声大哭等发泄性行为,不应强行劝阻,而应等到他们情绪平静后再进行疏导等。“当然,灾后国际社会的迅速援助也会对稳定灾区民众情绪,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非常明显的作用”。高自义说,大灾过后,心理治疗越早介入越有利于受灾者身心健康,同时对减灾工作也会产生促进作用。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