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人类该如何学习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1-15 18:49:15
人类步入信息时代后,发现以前所学的知识很快就会变成“废品”——新的知识还没有学完,就变成旧的、过时的了。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副所长、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学科教育》杂志主编陈建翔博士认为,这是因为知识的更新速度已经超过了人们的学习速度,所以人们在学习中才会迷失了自己,而传统的教育已经无法满足新的信息时代的学习要求并且严重束缚了人们的学习。那么,在新的21世纪,人类又该如何学习呢?
8月26日,在中国科技馆举办了一场有关信息时代如何进行成功学习的讲座。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副所长陈建翔博士讲解,引起了众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强烈兴趣,并让在场的中学生们亲临了一次学习革命的洗礼。
知识爆炸带来学习困惑
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副所长、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学科教育》杂志主编陈建翔博士说:“信息时代如何学习,是个很大的问题。在21世纪,我认为学习是所有人的学习,有13亿公民就有13亿人的学习。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也就有了学习,今天学习有什么现实意义呢?就是我们 在信息社会,学习出现了新问题,以前我们有一套很成熟的理念和学习的方法,但这套方法和理念在今天不一定合适。我在1991年毕业获得学位后反而不会学习了。因为上个世纪90年代,明显有个知识爆炸的情况,在教育学领域发生了好多好多事,我读一本书,大概要用三、四个月或半年的时间,突然我买了更多的新书,我想,这下麻烦了,这么多书,我要读几年啊?而且书越买越多,要看又看不完的话会有种负疚感,觉得对书不负责。其实,我面临的这个问题不是我个人的,而是很多人的问题,整个时代的问题,所以我们不禁要问:信息时代该如何学习?”
信息社会之门需要新的钥匙方可打开
信息社会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陈博士说,在信息社会,首先是信息的爆炸。信息是一种有用的东西。工业社会是一种很实在的社会,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一定要看得到,摸得着,能用,好使,能吃,否则就没有价值。而信息既不能吃也不能穿,但是信息在信息社会却成为有重要价值的东西。其次,信息社会改变了人类的时间形成了汇集知识、智慧和平等的即时通讯模式。过去出一本教材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但是书到学生手里,早就过时了,讲的已经不真实了,数据也不可靠了,结论也不科学了。这说明人类知识的半衰期缩短了,也就三、四年,也就是说在3年内,人类知识有一半要被淘汰,要落伍。这就是信息时代的特点,我们谈论一切问题都要从这个事实出发。
而且,信息社会的因果关系复杂性增大了。以前因果关系很简单,但是现在,一个事情产生,后面有无数个原因。这个事件本身又成为无数个结果的起因。比如蝴蝶效应:云南大理有只蝴蝶,它煽动翅膀,经过一系列很复杂的运动后就会形成加勒比海的飓风。
我们要看所要解决的问题究竟是农业社会的问题还是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因为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思维方法。
现代物理昭显事无绝对学习因此不再死记硬背
陈博士认为,宏观的低速运动的世界是过去工业革命的世纪,而现在则是微观的高速运动的世界,所以,它们是互补的,但是在方法论上却是对立的。因为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强调绝对化、机械化,认为这个世界和人是没有关系的。但量子物理学告诉我们,很多事情取决于人的主观因素,比如:波粒二向性,就取决于实验工具和实验人,想要波或粒子的特性都可以。也就是说,客观世界不是绝对的客观,和人对它的改变是有关系的。我们现在很多人的科学观还是停留在牛顿的科学观,而不是现代的量子科学观。这就注定我们还停留在需要死记硬背的科学观的时代。所以,从科学观的角度讲,我们的学习有问题。
教育应以人为本摆脱批量生产
陈建翔博士认为,传统教育的特点是:1. 追求内容和过程的确立。2. 追求结果的标准化。3. 追求人的批量生产。这是和工业社会的特点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工业社会有工业化的教育,是为工业社会服务的,适应于工业社会要求的,工业社会的特征就是模具制造、批量生产,所以工业社会的教育也是如此,把人当作物一样来制造、生产。这种教育已经完成了它特有的历史使命。但是今天不同了,社会的实践对象变了,社会也步入了信息社会,所以,教育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变。
那么,教育该朝什么方向变呢?陈博士认为,朝服务方向变。过去有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同理,教育的塑造功能是有限的,但是为学习服务的功能是无限的。所以,学校的功能用不着削弱,但是要改变一个方向,即从塑造型教育变成服务型教育。
学而时习 应乐乎
陈博士认为,学习是个大概念,关系着我们的全面成长,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但是今天我们乐吗?不乐,这就是大问题。
学习本来是我们人类自己的成长,是一个大快乐的事情,但是今天我们变得很痛苦,很难受,这也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什么叫成长?过去常常是老师家长代替孩子成长,什么都可以被代替,惟独成长是不可以被代替的。该经历的都要经历,该犯的错误都要犯,这就叫成长。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把整个过程都给压缩了。直接把前人探索的结论从孩子的头脑里灌输进去。这就叫教育吗?孩子得到的都是抽象的东西,根本理解不了,根本不能消化,应付考试还可以,对付生活根本不行。这样的教育体系培养的是很自私的一代人。陈博士说:“这种教育下的孩子总会想:‘我有一个方法,我哪能告诉你呀?告诉你你拿第一,那我怎么办?’没有分享,只有窃喜。所以我们现在就想通过体悟训练这个突破口来打破旧的恶性循环。”
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最好的学生
陈博士说:“如果我们在农业社会,那么农民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如果是遇到工业建设的问题,老工人则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如果问我信息时代谁是最好的老师,我讲不出人来。为什么?因为信息社会到现在为止就那么十几年,专家还没有出来呢。在信息时代,整个人类都稚化了,都是孩子了。都没有经验;在信息社会,人类没有长辈,却有长子。就是擅长研究新知识的人,比如IT行业。那么,找不到老师怎么办?一说学习,我们总有这样一个概念:要有一个老师,一本书,一个教室,一个考试题目,一些作业。如果这样理解,那么老师是找不到的。千呼万唤不回来,没办法,我们只有做自己的老师。也就是说,在信息社会,所有的老师都不得不重新当学生,而所有的学生都不得不当好自己的老师。”
灵感:右脑给左脑的“吻”
陈博士认为,左脑和右脑的地位其实不等。长期以来有种说法:左脑管右部分,右脑管左部分。这会给人们带来误解,认为左脑和右脑的关系是平等的。其实右脑好比董事长脑,左脑是秘书脑。表面看来,好像是左脑重要,因为秘书经常见到,董事长老是见不着。事实上,学那些逻辑性很强、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的时候,要依靠左脑;学习那些死记硬背对付不了的,比如,语文、作文等就需要右脑的支持。好作文一定要大量的阅读培养语感,而语感就是靠右脑来学习的。所以,学科不同,用脑的方式就不同。左右脑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左脑一定要勤奋,秘书勤奋,董事长就表扬。
陈博士说,当人们出现灵感,感觉写得特别顺的时候,都是右脑在起作用,但是右脑很懒,特别是人类经过了几百年的工业化社会。要想让右脑工作,左脑一定要勤奋。灵感就是右脑给左脑的“吻”。但是左脑的勤奋不能让它太受折磨,不要以为让它写几百遍单词就是勤奋,那叫傻瓜。高强度的训练和积极的休息要结合起来。这样左脑就可以激发右脑把右脑打开。听音乐是打开右脑的一个办法,还有就是多运动。陈博士说:“我主张体育优先。人的智慧不是在大脑的某个部分藏的,而是在整个身体里藏的。体育好了必然身体的灵活性就好。”
陈博士认为,人做梦的时候是右脑打开的时候。梦是最好的诗人,最好的画家,最好的艺术家。健康状况下做的梦都是右脑做的。右脑掌握身体最核心的秘密,但是掌握秘密的人上帝让他别说话。左脑不掌握秘密,但是上帝对它说,你既然不掌握秘密,那就随便说吧。
十大学习观念挑战传统教育
陈建翔博士最后给了学生十大学习观念。1. 学会享受学习。以前都是学海无涯苦做舟。陈博士说,其实学习没有那么可怕,当我们能享受时就一定要享受,享受学习过程。米卢的“快乐足球”道理也在此。2. 学会快速学习。3. 用整个身体,用全脑(特别是右脑)去学习。4. 要有人文意识,培养人文精神。5. 学习可以是跳跃似的超前的。6. 学会“减法”的学习。7. 利用互联网。8. 培养一种海洋式的学习态度。9. 不仅要有显微镜式的学习意识(钻牛角尖),也要有望远镜式的学习意识(大眼光)。10. 自主地学习。
只有学习观念的革命才能带动学习的革命,陈博士的这10大观念必将先在所有听讲座的学生中来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当然,这场革命还只是星星之火。
但愿这“星星革命之火”,可以燎原!
休 闲 居编 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