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么变成“家佟绷耍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10-16 20:45:22
孩子成了“家賊”
小袁是個男孩子,爸爸是單位領導,母親是票務員,家裡的經濟條件不錯,對這個獨生子,更是寵愛有加,幾乎是有求必應。休 闲 居编 辑
不過,最近小袁的爸爸看了些家庭教育方面的雜志,感到家裡雖然富裕,但還是應該對他進行挫折教育。所以,他開始有意識地對孩子的要求進行拒絕。
那天,小袁從幼兒園回到家裡,向爸爸要求買一個最新款的玩具。爸爸拒絕了他:“你的玩具不少了,不能總是買新玩具。”小袁馬上轉到了媽媽那邊。因為媽媽總是會比爸爸更好說話一些,這是小袁多次實驗后得出的結論。可是,他沒想到,媽媽也和爸爸成了同一戰線,同樣拒絕了他的要求。
失望的小袁躺在地上大哭大鬧。爸爸媽媽雖然心疼,但還是忍著,沒有答應他的要求。小袁哭鬧了一陣子,看沒什麼反應,也就自己站起身來。小袁爸爸和媽媽感到這種教育方式還是有效的,心裡暗暗高興。
由於工作的關系,小袁爸爸和媽媽經常代領單位公款回家,就放在家裡的抽屜裡。那天,當小袁爸爸取公款的時候,發現少了一千多元錢,問到小袁,小袁堅絕否認。沒辦法,小袁爸爸隻好自己出錢補上了公款。
直到10天之后,小袁爸爸接到老師的電話,才知道公款竟然是小袁偷去了。
原來,小袁沒在爸爸媽媽那裡達到自己的目的,就利用中午午休的時候,把公款偷走,用一百多元錢買了玩具。但這一舉動被同幼兒園的小朋友發現,為了讓小朋友不告發自己,他又請小朋友們去吃了麥當勞,又買了一些玩具送給他們。
小袁的爸爸媽媽感到很悲哀:都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自己的孩子,怎麼就成了這樣一個“家賊”?
孩子變成“家賊”的原因
一份兒童心理咨詢門診的資料表明,44名有不同程度“偷竊”行為的孩子中,6.8%是在4、5歲時拿家裡的錢﹔63.7%發生在小學階段。而這些階段孩子心智沒有得到完全發展,世界觀、人生觀不夠成熟。家長給錢大方,結果養成了孩子亂花亂用的習慣,當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孩子就會產生偷竊的行為。
犯有這種毛病的孩子,一般並不是家庭生活條件很差,反而往往是經濟條件比較優越,平時零花錢不少,文具玩具也不少。當個人欲望所需時,缺乏有效克制自己物質貪欲和約束自己行為的能力。
教育關鍵在家長
要糾正孩子的這種毛病,關鍵還是在於家長的幫助和教育。
綜合幫教:孩子的成長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家庭、社會、學校的大環境裡。所以孩子出現問題,家長要從多個層面去解決。通過學校教師加強教育,及時與教師溝通反映情況,可有效防止偷竊行為進一步惡化。
預防教育:檢查家裡的財物保管是否合理﹔監督孩子在外結交朋友的狀況﹔給予孩子一定的愛心和關心﹔防止出現家庭教育真空現象。經常性提醒孩子要節約,不要亂花錢。
懲罰教育:偷竊是嚴重的違法行為,盡管偷的是家裡的錢。家長必須批評孩子錯誤的行為,並進行適當的制裁。損失的錢,可以通過后期表現進步獎勵作為補償。
寬容教育:不可把孩子一時的錯事當成品質的敗壞。那樣就把事情看得太嚴重了,反而傷害孩子的自尊或者說會讓孩子自暴自棄。孩子及時反省自己的行為並決心改過,我們不妨適時的寬容一下,忘記不愉快的經歷,給予孩子一定的耐心和信心,等待孩子的改變。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