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宝宝内心需求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4-05-26 02:18:55
如今,宝宝的身体健康往往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但许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宝宝的情绪也需要精心照料,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日前,市教育科研院儿童教育心理学专家梅仲孙告诉记者,经常处于良好情绪中的孩子,身体发育好,智力发展得更好。因此,家长要照料好宝宝的情绪。
愉快、痛苦、兴趣、厌恶、惧怕、悲伤、惊奇,这是成人常常经历的情绪体验。与成人一样,出生不久的新生儿也有自己的情绪反应。奇妙的婴儿情绪表达着婴儿的感受和需要,也直接影响到他的一切活动。良好的情绪使婴儿身心愉快,吃得好、睡得香、玩得也开心,并且乐意学习新东西;相反,烦躁的婴儿情绪使得他拒绝接受外界信息,不听、不学,而且也不做。
吃饱了心情才会好
和身体一样,婴儿的情绪也是逐步发展的。随着身体的发育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婴儿的情绪也经历着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识别这些情绪,弄清这些情绪产生的诱因,尽量使婴儿处于正性情绪(如:愉快、兴趣)之中,避免负性情绪(如:惧怕、愤怒)的产生。
新生儿情绪比较简单,主要是痛苦、厌恶、微笑反应,这些反应取决于他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健康状况是否良好。吃饱了,睡足了,他们就愉快,表现为安安静静睡觉,有时候还会在睡梦中出现微笑反应;相反,饥饿、瞌睡或身体不舒服时,他们就痛苦,表现为哭闹、烦躁,遇到令人不快的不良气味或味道时,他们会以皱眉等反应来表示厌恶。在这个时期,父母所要做的主要是提供婴儿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他的生理需要,也就是吃、喝、拉、撒、睡。
内心渴求抚摩交流
2—3个月的婴儿情绪不再完全取决于生理的需要了,他们开始有社会性的要求,如:需要父母的抚摩,需要与人交流,而且也有了玩的要求。他们的情绪更丰富,当看到妈妈熟悉的面孔,或者有人面对面地逗他时,他会出现愉快的微笑。这个阶段,父母需要多与婴儿肌肤接触,和他说话,逗他玩,满足他的情感需要。
4—5个月的婴儿手的动作开始发育,喜欢抓握、摆弄东西。这时候,摆弄一件他感兴趣的东西往往能让他产生愉快情绪,而且如果他的活动要求受到限制,小宝宝也开始会生气。例如:把他正在摆弄的东西拿走,他会表现出愤怒。这个阶段,父母应该满足宝宝对手部活动的兴趣,让他一次摆弄个够。
小小年纪分享爱心
6个月以后的婴儿开始能够区分陌生人和亲人,表现出对亲人的依恋。这时候,离开母亲或其他抚养者时,婴儿会表现出焦虑、悲伤;与陌生人相处时,还会产生惧怕情绪。这个阶段,父母对婴儿应该给予更多关怀。当婴儿表现出对父母的强烈依恋时,父母要满足他这种依恋感,这样孩子才会有安全感,遇到陌生环境,也不至于过分惧怕和焦虑,愿意和别人交往并适应新环境。
1岁以后的孩子会表现出简单的同情心,他会看到别人笑而笑,看到别人哭而哭。这种简单的共鸣是高级社会情感的基础。同时,看到新异的东西,他会感到惊奇,看到陌生人还会感到害羞。从此时开始,父母要开始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培养他对新事物的兴趣了。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