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细胞惰性淋巴瘤治疗进展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5-30 08:21:06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沈志祥
山东大学医学院 陈昀
B细胞惰性淋巴瘤主要包括滤泡性淋巴瘤、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和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等。其临床特点是生长速度缓慢,外周血和骨髓常受累,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Ⅲ/ Ⅳ期。各种放、化疗虽然可以控制病情,但难以治愈,容易复发,而且越来越多的医师认识到,对惰性淋巴瘤患者仅采取减轻症状的治疗是无效的,对进展型患者需采用更为积极的治疗策略。在仅有烷化剂的时代,进展期惰性淋巴瘤是无法治愈的,但随着α干扰素、嘌呤核苷类似物和利妥昔单抗的应用,人们对惰性淋巴瘤的治疗前景充满了希望。
α干扰素 休 闲居 编 辑
重组人α干扰素是一种可诱导低度恶性淋巴瘤、尤其是滤泡性淋巴瘤缓解的生物制剂。到目前为止,大量证据表明,干扰素治疗惰性淋巴瘤是有效的,而且与含蒽环类药物联合应用能使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德国低度恶性淋巴瘤研究小组的1个报告指出,45%接受α干扰素维持治疗的患者在4年后无复发,而未治疗对照组仅为26%。干扰素作为低度恶性淋巴瘤的维持治疗,能明显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但在套细胞淋巴瘤 (MCL)中,有关干扰素联合化疗或作为病人有效维持治疗的报道很少。
干细胞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
先前的文献报道,自体移植可诱导患者缓解,但随着随访期延长,复发率增高,部分患者并发继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疾病复发可能与输注了含有淋巴瘤细胞的干细胞有关。随着骨髓净化技术的提高,复发率可能降低。目前,有学者提出,低度恶性淋巴瘤患者复发后采用同种异基因移植可获得较长的无病生存期。但由于移植风险较大,故多数学者提倡采用保守的处理方法。仅对于年轻患者发生组织学转化(变为恶性程度更高的亚型)和治疗缓解后复发者,必要时可考虑更积极的治疗,如全身放疗(TBI)或干细胞移植前的大剂量化疗。
嘌呤核苷类似物
新型嘌呤核苷类似物包括氟达拉滨、2-氯脱氧腺苷和喷司他丁,是具有淋巴毒作用的抗代谢类药物,其在惰性NHL、尤在CLL和滤泡性NHL中抑制静止期和分裂期细胞的作用显著。近来嘌呤类似物已逐渐从挽救性治疗用药延伸为一线用药。在一些对惰性淋巴瘤复治患者的小样本研究中,氟达拉滨+环磷酰胺作为挽救方案获得了70%~80%的总体缓解率。氟达拉滨+环磷酰胺作为一线方案治疗初治惰性淋巴瘤的两项临床研究显示,总体缓解率分别为92%和100%,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60%和82%。氟达拉滨+米托蒽醌作为一线治疗的CR率为67%~81%。同时治疗前存在bcl-2基因重排的患者中,超过50%获得了分子生物学缓解。尽管氟达拉滨和利妥昔单抗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二者都具有对抗CD20+淋巴细胞异常增殖的活性。氟达拉滨口服制剂在CLL患者一线治疗的总体缓解率为71.6%~80.2%,中位缓解持续时间大于21个月,在CLL患者二线治疗中的总体缓解率为46.2%。氟达拉滨口服制剂与环磷酰胺联用(FC)治疗初治CLL可以使79.3% (60/75例)的患者获得临床疗效,49.3% 37/75例达到CR,22个月后87%有反应的患者仍处于缓解中。虽然氟达拉滨治疗CLL和滤泡性NHL有较高的疗效,但许多研究都得出相似的结果,即氟达拉滨对MCL的有效率远远低于对其他惰性淋巴瘤的有效率,故嘌呤类似物不作为MCL的推荐用药。
异基因骨髓移植
由于异基因移植相关死亡率高达30%,故仅有一小部分惰性淋巴瘤患者接受异基因骨髓移植。大部分患者在疾病早期接受自体骨髓移植。近年来,氟达拉滨也被纳入预处理方案,与环磷酰胺、白消安、阿糖胞苷、马法兰、200 cGy TBI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用,可以减少移植相关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使老年患者或患有其他多种疾病者接受异基因移植成为可能。
单克隆抗体治疗
目前,针对NHL肿瘤细胞不同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已用于NHL的治疗。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单一的单克隆抗体和放射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美国FDA已批准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的低度恶性或滤泡性NHL,这标志着单克隆抗体治疗已经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步。此外,还有几种单克隆抗体已经进入临床研究。如alemtubumab是一种特异性针对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新型人源化抗CD52单抗,该药已经作为化疗无效和对氟达拉滨耐药患者的三线治疗药物在美国和欧洲注册。为增强单抗的治疗作用,现已将放射性同位素与单抗相结合,以求更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目前,美国FDA已批准tositumomab和ibritumomab tiuxetan用于临床研究,这两种都是针对CD20的单抗。另一种同位素标记的人源化抗CD22单抗epratumab也正在临床研究中。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