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时乡间吃茶去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6-17 09:12:34
这个季节,品品新茶,就像清明踏青、冬至上坟一样,让杭州人觉得是一桩心头搁着该做的事儿。不过,千万别把念头往满街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现炒铁锅子和门面中看、奇点异汤的高级茶楼那边飘。身为杭州人,喝茶,也要喝得能叨唠出点道道来,喝出山隐水迢间的那股子闲裕来。
最好是自个儿开车去,旅游巴士也是不错的选择。车窗外一会儿开阔的茶园,一会儿浓密的山林,是调和品茶心情最当味的茶点。下车的时候,也许会有嘲弄的笑语在耳根响起:不就是龙井茶室嘛!连外地人也能按图索骥来的地方。暂且不露声色地带朋友先走一走龙井寺吧,毕竟里面还是有不错的风景和众多的古迹,还有一汪噱头的水潭,捡根树枝在里面捣一捣,就会出现一条弯弯曲曲极细的水线。
这是一处热闹的所在。不过,出龙井寺,折向西,翻过几步陡坡你就会发现噪杂声似乎被风篁岭隔在了那一边,可能有茶贩还会孜孜不倦地缠着你,只需甩出几句地道的杭州话,很快她们就会讪讪而去。沿村道西行,房舍渐多,不时鸡鸣狗吠声,估是进了龙井村了。房前是一陇陇的茶园,屋后是碧绿绿的茶山,家家户户在门前架起炒茶锅,手起手落处,绿浪翻飞,茶香四逸。如果是在没有放晴的日子,再来点时断时续的小雨,隔着蒙蒙雾气,看环抱山村的茶山和溪边桥头高高竹竿上挑着的被细雨打湿的杏黄茶旗,那就更难得了。
进村约莫一里许,有御茶室,折右首村道继行,会发现一路而来家家户户门前龙井村××号的门牌,不知什么时候换成了狮峰龙井××号,再走上一里多路,尽是考究的别墅小院,一路闻着的免费茶香正是从这里飘出来的。每家每户就是一院品茶的所在,支起凉篷,摆上桌椅,有绿树掩映,有鸟啼相闻。人不多,每家院子或两桌,或三桌,一壶绿茶,两三朋侣,歪着斜着,谈的是海阔天空的天,一任日影在漫山的茶园上慢慢移过。你也会觉得真是再没有比沉浸在山坳茶香里更能表现杭州人的优游了。
村里的农民不是光只晓得种茶卖茶。从院里瞄得到门内厅堂的陈设,书幅对挂,颇有文化的样子。聊一聊,农民说起周遭的古迹竟也如数家珍,好像苏东坡、乾隆都是隔三岔五相往来的邻舍朋友。
出小院,沿村道继续前行,直至走到一处幽静的山坳,眼见着三间农舍后,是遍野的茶山,没路了。手忙不停炒茶的老伯说,就是这后面了——先发现的是溪边一块三角形的茶地,是乾隆皇帝的“十八棵御茶”。据说乾隆是在这里勒缰下马,亲自在这地里采过几片茶叶,还带回去算是孝敬皇太后。茶地的对面,也就是农舍的屋后,附着苍苔的石壁下果然有一直径约三米的深潭,潭中立着一块山石,潭壁上方刻着“老龙井”,听刚才的老伯说,这还是苏东坡的手迹。泉水从潭侧山岩下流下,汇流到一个小石臼里,石臼水满就漫向水潭。潭水清洌寒碧,洗上一把脸,再坐上一会儿,就把走这段路出的汗全收了。十多米开外有一堵高墙,门楣上有“宋广福院”的字样,当年苏东坡就常来这里同辩才和尚谈天,谈得投机,还让辩才破了送客不过虎溪的规矩。后来这里供奉了北宋时期在杭当过太守的胡则,只是香火远没有永康方岩的胡公庙繁胜,如今只剩得一堵墙门,满地瓦砾。细寻下还能找到几块雕刻精细的石板石条。
在旷地上盘亘了多时,总觉得庙后青青入眼的茶山深处有人声隐隐传来。循仅供一人上下的柴路上寻,茶园都修成了梯田,随着山势的起伏,一陇陇舒展着流畅的线条。而人声却始终不见。正当放弃时,头顶林木间的那方空隙里,遥见对面山坡三两采茶女头带草帽,腰系茶篓,轻声笑语,忙着采茶……
回去的路上,竟然还有三四辆的士掉头下山,看来又是一拨杭州人来享用后半日山间茶乡的悠然了。
休 闲 居 编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