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重视学生健康就是误人子弟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7-16 08:31:54
多少年来,“德智体全面发展”,是为公众所熟悉的教育常识,也可称之为教育流行语;保障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更一直是教育行政部门所认同、倡导和推行的基本教育方针。遗憾的是,这条常识性的教育方针,在近些年来的实际教学实践中,被“自觉”和不自觉地异化,以致成为“大成问题”的问题。
2005年第五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北京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增长,但肺活量水平、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正在持续下降。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血压偏高的比例平均超过50%,其中高中生超过60%,高三学生血压偏高比例超过66%;学生肥胖率比五年前增长了50%;北京市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为51.9%,高三学生的视力问题人数超过80%。
按照北京市教委负责人的解释: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之一,是学校安排课时普遍较长,使学生没有时间参加体育活动。这仅是就事论事的末端解说。如果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学校要将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不断挤占、甚至连正常的体育课都没有开齐呢?回答是学生课程、作业量太重,没有时间。调查显示,50%的中小学校长承认不能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全市中小学生平均每天上课8节以上,超过国家规定课时50%,其中小学、初中、高中依次递增,部分高中每天上课达12节。课余时间仍有教师占用课间、午休继续补课,学生课余作业量过大,一些学校根本没有开足上齐体育课。这样,问题的指向不能不使我们追溯到应试教育的大背景。
早年,我们号召青年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强调“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便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种教育思想,现在看来,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恰是今天教育体系所缺失的精髓思想。
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我国教育走上了一种规范有序、快速扩张的持续发展轨道,多少底层百姓、特别是贫苦农家子弟因高考而彻底改变人生命运,国家、社会也因此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优秀建设人才。但是,与此同时,高考也逐渐异化为一种全民参与的“应试”大博弈,我们的教育体系也因此获得了一种巨大的“异己”力量;在这种力量驱使下,以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素质教育,逐渐异化成一种越来越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甚至对学生健康造成伤害的应试教育,而素质教育反而成了一种需要极力提倡,但又无法真正、彻底实现的教育目标甚至教育理想。
近年来,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呈下降趋势,体质健康不利指标不断上升,其实是应试教育异化、异常驱动的必然结果。在目前看来并没有大的弱化迹象的应试教育大背景下,中小学教育评价的核心依然是单一的升学率指标,英语、语文、数学各科考试成绩排名,成为学校老师和家长最看重的教学效果量标。只要各科考试成绩好、升学率高,就一好皆好,就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学校”、“好老师”和“好学生”;至于看书写作业是否将学生变成近视、斜视,缺乏体育锻炼是否使学生变得肥胖甚至高血压……这些有关孩子健康成长的大问题,家长、老师似乎视而不见,漠然处之。
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不重视学生健康也是误人子弟”,倒不如说“不重视学生健康就是误人子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老师、家长和政府不能仅就事论事地去应对,而应该从更深的教育体制背景去找原因,想出能够治本的“完全之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宝元)
(转载自《新京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