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曾经嗜睡,治疗后痊愈或自愈的网友?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8-17 21:13:39
>>>>>>>>提问我不知什么原因,自去年10月份至今,出现嗜睡情况。虽症状不再加深,但也不见好转。向求教网友,如何治愈?
休 闲 居 编 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中医古书早有记载,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夏天嗜睡,因为暑热耗伤元气,有损精神;冬天如果经常嗜睡,表示「身体阳气不足或脾虚湿热,」长庚医院中医师郭宗祯说。
经常思虑多,好动脑或饮食控制失当的人,往往伤脾,影养脾运化能力。当脾胃功能欠佳时,容易气血不足,气血两虚的结果是,脑部供氧不足,易昏沈嗜睡。
嗜睡症诊断标准为每日出现白天睡眠过多或睡眠发作,无法以睡眠时间不适来解释;或清醒时达到完全觉醒状态的过渡时间延长超过三个月,或反复发作,引起明显的苦恼或影响社会功能。除外发作性睡病、呼吸暂停综合症及脑器质性疾病或精神障碍所引起的嗜睡。
周期性嗜睡—贪食综合征又称Kleine-Levin综合征,是一种发作性睡眠过度,伴随着狂吃和性欲亢进,在10~20岁起病,男性多见。病因不明,常被急性发热性疾病或身体应急所激发。
本病诊断并不很难。如果病人有发作性嗜睡、贪食,而且呈周期性发作,即可考虑此病。不过,如果病人在发作期脑电图偶见Q波,还需与癫痫、脑炎、脑肿瘤等鉴别。此外,在发作期也还需要与自发性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低下,发作性睡病,周期性精神病等相鉴别。
目前,无论是上述哪种疾病现代医学都无特效治疗办法,只是采用精神科药物对症治疗,易产生耐药性,副作用大,而且效果不肯定。
以上疾病在中医学统称为“多寐”。祖国医学有脾困人则困之说。认为该类疾病是由中气不运所引起的,中气即是脾胃之气,还因为“阳”主动,“阴”主静。所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时也会出现“多寐”。《灵枢.寒热病》篇说:“阳气盛则,嗔目,阴气盛则瞑目”说明了发作性睡病的病理主要在于阴盛阳衰。《脾胃论 ,肺之脾胃虚论》“脾胃之虚怠惰嗜卧”;《丹溪心法、中湿》:“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嗜卧”。亦有病后或高龄阳气虚弱,营血不足困倦无力而多寐者。
杨淑润主任用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证理论,根据40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并吸取前人的宝贵经验,独创了“醒脾开窍汤”。并将本类疾病概括为五型。
一、痰湿困脾型:多见于形体肥胖之人,胸闷、纳呆、大便不爽,痰多泛呕、口中粘腻,身重嗜睡舌苔白腻脉孺缓。治疗原则:燥湿健脾豁痰开窍。方药:“醒脾开窍汤”加竹茹、半夏等。
二、脾气不足型:多见于病后或高龄之人,神疲乏力、腹胀食少,食后困倦嗜睡,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等,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治疗原则:益气健脾。方药:“醒脾开窍汤”加人参 、白术、黄芪等。
三、肝郁脾虚型:长期忧愁思虑精神萎靡不振头昏欲睡多梦时有两胁不适,纳呆食少,大便不利或腹痛泻泄,泻后痛减,舌苔薄白或稍腻,脉玄细或涩。治疗原则:舒肝健脾开窍。方药:“醒脾开窍汤”加柴胡、党参、枳壳等。
四、气血两虚型:面色萎黄无华或淡白,纳呆食少,神疲乏力,心悸多梦、气短懒言,或有自汗,头晕目眩,舌淡嫩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疗原则:益气养血醒脾开窍。处方:“醒脾开窍汤”加黄芪、当归、人参等。
五、湿浊蒙蔽型:头重如裹,口干粘不思饮水,胸闷不饥,二便不利,舌苔厚腻。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头为诸阳之会,若被湿浊蒙蔽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困倦嗜睡。治疗原则:芳香化浊醒脾开窍。处方:“醒脾开窍汤”加佩兰、苍术、白寇等。
杨淑润主任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辨证,已治愈上百例病人。中草药纯天然制剂,无副作用,临床观察效果显著。
第1招:吃出好精神
如果下午要开会,为了避免打瞌睡,最好不要吃太多或太快,以免影响消化。少吃油炸食物,吃得清爽有助血液清澈,避免气血沈滞。
在选择食物的顺序上,午餐吃米或面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之前,建议先吃肉类或蛋等蛋白质食物,免得血清促进素增加,导致昏沈欲睡、影响反应力。
经常习惯打瞌睡,体质又偏湿热的人,郭宗祯建议不妨食疗,不过最好先了解自己属於哪种体质。
你属於哪种体质?
A. 脾胃气虚型:消化不好、脸色苍白、体力不足、软便、腹泻、经常爱困。
食用香砂六君子汤:能健脾益气、提神。(配方:人参1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半夏10克、陈皮9克、木香6克、砂仁9克)
B. 体质湿热型:精神不济、嗜睡、头昏沈重、口苦、烦躁易怒、胸闷、喉咙乾
食用龙胆泻肝汤:能清肝利胆,去痰醒脑。(配方:龙胆草9克、栀子、黄芩、柴胡各6克、生地、车前子各9克、泽泻6克、木通甘草各3克、当归6克)
提醒:为了避免自我判断失误,使用前建议徵询专业中医师意见。
第2招:通风好 光线足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避免哈欠连连的基本条件。
郭宗祯医师举中国大陆曾进行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测量学生上课环境的二氧化碳含量,结果发现,教室内部的二氧化碳含量比一般场所高出3倍,「不当的通风设备,使得空气交换不良,脑部含氧量降低,当然昏昏欲睡,」郭宗祯说。
除了通风好,充足的光线也很重要。
当眼睛受到光线照射的刺激,会压抑褪黑激素的分泌,「当褪黑激素的分泌减少,容易保持清醒,相反,如果分泌增加,就会想睡觉,」长庚睡眠中心主任陈泞宏解释所谓的「光治疗法」。
将这种光治疗原理运用到工作环境,如果上班或开会时昏昏欲睡,不妨让光线更亮,有助於提振精神。
第3招:衣服不要穿太多
冬天冷,为了保暖通常会加穿衣服,可是如果穿太多,反而容易昏沉欲睡。
梅门一气流行养生学苑太极气功资深教练饶怀英强调,即使冷冬,衣服也不要穿太多,避免在电暖炉前烤火,因为「热气会刺激体内更闷燥,将寒气逼入五脏六腑。」
传统医学认为,寒气逼心,容易发生心悸或呼吸梗塞;当寒气走到肝,易显疲倦;走到脾,会消化不良;寒气入肺,呼吸道系统易出问题,气喘机率高;走到肾,有肾虚现象,精神状况较差。
保暖,适当就好。如果经常待在门窗紧闭的室内,为了避免成为瞌睡族,除了调整室温不太热或过冷,也不要穿太多衣服。
第4招:手部按摩
主持重要会议或参加重要场合时,忍不住打哈欠或打瞌睡都是失礼的表现,适时按摩手部穴位,有助於恢复元气,提振精神。
这里介绍两个手部穴位按摩,快速赶跑瞌睡虫,避免当众糗态百出。
A.按摩脑部反射区
功效:减轻疲劳引起的头痛不舒服,有助於醒脑提神。
做法:
1. 右手大拇指与食指轻轻夹住左手大拇指指甲两侧的凹陷处,以垂直方式轻轻揉捏此穴位,主要按摩点在食指。
2. 慢慢出力揉捏,不要用蛮力,按完左手,再按右手。
B.按摩脾的反射区
功效:增强脾胃功能,避免昏沈欲睡。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