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中草药“射干”?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8-18 23:50:01
>>>>>>>>提问
>>>>>>>>休闲养生网回答:
本品为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 (L.) DC.的干燥根茎。春初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
射干为多年生草本,喜阳光、温暖、耐干旱、耐寒,野生于山坡、旷地、河谷和荆棘丛中。分布于湖北、河南、安徽等20多个省、区。湖北、河南、陕西等省收购量较多,调剂各地,并供出口。80年代初期,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区野生变家种试验成功,但由于产量低,未能大面积栽培。由于销售量逐年增长,供求略有偏紧。今后宜在保护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做到采育并重。
休 闲 居 编 辑
射干商品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长3~10厘米,直径1~2厘米。表面黄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皱缩,有排列较密的环纹。上面有数个圆盘状凹陷的茎痕,偶有茎基残存;下面有残留细根及根痕。质硬,断面黄色,颗粒性。气微,味苦、微辛。质量以粗壮、无须根、质坚硬、断面黄色者为佳。
射干为常用中药,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消痰利咽之功能。用于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内容介绍】:
射干 (《本经》)
【异名】乌扇、乌蒲(《本经》),黄远(《吴普本草》),夜干(《本草经集注》),乌要、乌吹、草姜(《别录》),鬼扇(《补缺肘后方》),风翼(《本草拾遗》),仙人掌、紫金牛(《土宿本草》),野萱花、扁竹(《纲目》),地萹竹(《镇江府志》),较剪草、黄花扁蓄(《生草药性备要》),开喉箭、黄知母(《分类草药性》),较剪兰、剪刀梏(《广州植物志》),冷水丹、冷水花(《南京民间药草》),扁竹兰(《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金蝴蝶、金绞剪(《浙江中药手册》),紫良姜、铁扁担(《江苏植药志》),六甲花、扇把草、鱼翅草(《广西中兽医药植》),山蒲扇(《东北药植志》),剪刀草(《中药志》),老君扇、高搜山、凤凰草(《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茎。
【植物形态】射干多年生草本,高50~120厘米,根茎鲜黄色,须根多数。
茎直立。
叶2列,扁平,嵌叠状广剑形,长25~60厘米,宽2~4厘米,绿色,常带白粉,先端渐尖,基部抱茎,叶脉平行。
总状花序顶生,二叉分歧;花梗基部具膜质苞片,苞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厘米左右;花直径3~5厘米,花被6,2轮,内轮3片较小,花被片椭圆形,长2~2.5厘米,宽约1厘米,先端钝圆,基部狭,橘黄色而具有暗红色斑点;雄蕊3,短于花被,花药外向;子房下位,3室。
花柱棒状,柱头浅3裂。
蒴果椭圆形,长2.5~3.5厘米,具3棱,成熟时3瓣裂。
种子黑色,近球形。
花期7~9月。
果期8~10月。
生长于山坡、草原、田野旷地,或为栽培。
分布全国各省。
【采集】春、秋采挖,除去泥土,剪去茎苗及细根,晒至半干,燎净毛须,再晒干。
【药材】干燥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长约3~10厘米,直径1~1.5厘米。
表面灰褐色或有黑褐色斑,有斜向或扭曲的环状皱纹,排列甚密,上面有圆盘状茎痕,下面有残留的细根及根痕。
质坚硬,断面黄色,颗粒状。
气微,味苦。
以肥壮、肉色黄、无毛须者为佳。
主产湖北、河南、江苏、安徽、湖南、浙江、贵州、云南等地亦产。
在广东、广西少数地区所用的射干系干燥的全草。
【化学成分】根茎含射干定、鸢尾甙、鸢尾黄酮甙、鸢尾黄酮。
花、叶含芒果甙。
【药理作用】①抗微生物作用 1:10射干煎剂或浸剂,在试管中对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1:20的浓度在体外对外感及咽喉疾患中的某些病毒,也有抑制或延缓(即组织培养之细胞受病毒侵害后出现病变较对照组晚)作用。
②消炎作用鸢尾黄酮甙和鸢尾黄酮,在试管中有抗透明质酸酶的作用,而且不为半胱氨酸所阻断,它还能抑制大鼠的透明质酸酶性的浮肿而不抑制角叉菜胶性浮肿。
对大鼠因腹腔注射氮芥引起的腹水渗出亦有抑制作用。
③其他作用射干的醇或水提取物口服或注射,能促进家兔唾液分泌,注射较口服的作用更快而强,鸢尾黄酮甙即有此作用。
此外,它还有雌激素样作用。
对小鼠的X射线伤害无保护作用,也不延长圜己巴比妥的睡眠时间。
其急性毒性很小。
其醇提取物对家兔注射,可引起血压下降。
【炮制】拣去杂质,水洗净,稍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筛去须、屑。
【性味】苦,寒,有毒。
①《本经》:味苦,平。
②《蜀本草》:微寒。
③《滇南本草》:性微寒,苦辛,有小毒。
【归经】入肺、肝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脾三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少阳、少阴,厥阴经。
【功用主治】降火,解毒,散血,消痰。
治喉痹咽痛,咳逆上气,痰涎壅盛,瘰疬结核,疟母,妇女经闭,痈肿疮毒。
①《本经》: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
②《别录》:疗老血在心脾间,咳唾,言语气臭,散胸中热气。
③陶弘景:疗毒肿。
④《药性论》:治喉痹水浆不入,通女人月闭,治疰气,消瘀血。
⑤《日华子本草》:消痰,破癥结,胸膈满,腹胀,气喘,痃癖,开胃下食,消肿毒,镇肝明目。
⑥《珍珠囊》:去胃中痈疮。
⑦《滇南本草》:治咽喉肿痛,咽闭喉风,乳蛾,痄腮红肿,牙根肿烂,攻散疮痈一切热毒等症。
⑧《纲目》:降实火,利大肠,治疟母。
⑨《生草药性备要》:敷疮洗肿,拔毒散血,跌打亦用。
⑩《分类草药性》:治妇人白带。
⑾《南京民间药草》:根茎、花和种子,泡酒服,治筋骨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入散剂或鲜用捣汁。
外用:研末吹喉或调敷。
【宜忌】无实火及脾虚便溏者不宜。
孕妇忌服。
①《别录》:久服令人虚。
②《纲目》:多服泻人。
③《本草经疏》:凡脾胃薄弱,脏寒,气血虚人,病无实热者禁用。
【选方】①治喉痹:㈠射干,细锉。
每服五饯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入蜜少许,旋旋服。
(《圣济总录》射干汤) ㈡射干,旋取新者,不拘多少。
擂烂取汁吞下,动大腑即解。
或用酽醋同研取汁噙,引出涎更妙。
(《医方大成论》) ②治伤寒热病,喉中闭塞不通:生乌扇一斤(切),猪脂一斤。
上二味合煎,药成去滓。
取如半鸡子,薄绵裹之,纳喉中,稍稍咽之取瘥。
(《千金方》) ③治咽喉肿痛:射干花根、山豆根。
阴干为末。
吹喉。
(《袖珍方》) ④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十三枚(一法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
分温三服。
(《金匮要略》射干麻黄汤) ⑤治腮腺炎:射干鲜根三至五钱。
酌加水煎,饭后服,日服两次。
(《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瘰疬结核,因热气结聚者:射干、连翘、夏枯草各等分。
为丸。
每服二钱,饭后白汤下。
(《本草汇言》) ⑦治乳痈初肿:扁竹根(如僵蚕者)同萱草根为末。
蜜调服。
极有效。
(《永类钤方》) ⑧治水蛊腹大,动摇水声,皮肤黑,阴疝肿刺:鬼扇细捣绞汁,服如鸡子,即下水。
(《补缺肘后方》) ⑨咽喉肿痛。
用射干花根、山豆根,阴干为末,吹喉部,有特效。
⑩喉痹不通。
用射干一片,口含咽汁。
⑾二便不通,诸药不效。
用射干根(生于水边者为最好),研汁一碗,服下即通。
【临床应用】治疗水田皮炎取射干1.5斤,加水26斤,煎煮1小时后过滤,加食盐4两,用于涂洗患部。
用前保持药液温度在30~40℃左右。
观察253例,均有显著疗效,轻者涂洗一次,痒感即消失;重者翌日再洗1次,丘疹即逐渐缩小,潮红消退。
【名家论述】①《本草衍义补遗》:射干,行太阴、厥阴之积痰,使结核自消甚捷。
又治便毒,此足厥阴湿气,因疲劳而发,取射干三寸,与生姜同煎,食前服,利三、两行效。
又治喉痛,切一片,噙之效。
②《纲目》:射干,能降火,故古方治喉痹咽痛为要药。
孙真人《千金方》治喉痹有乌翣膏。
张仲景《金匮玉函》方治咳而上气,喉中作水鸡声,有射干麻黄汤。
又治疟母鳖甲煎丸,亦用乌扇烧过,皆取其降厥阴相火也。
火降则血散肿消,而痰结自解,癥瘕自除矣。
③《本草经疏》:射干,苦能下泄,故善降;兼辛,故善散。
故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胸中邪逆。
既降且散,益以微寒,故主食饮大热。
《别录》、甄权、《日华子》、寇宗奭、洁古(诸家所)主,皆此意也。
丹溪主行太阴、厥阴之积痰,使结核自消甚捷。
又治足厥阴湿气下流,因疲劳而发为便毒,悉取其泄热散结之力耳。
射干虽能降手少阳,厥阴相火,泄热散结消肿痛,然无益阴之性,故《别录》云久服令人虚。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