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疗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9-12 08:33:11
冲击疗法,又称“情绪充斥法”,与“爆破疗法”和系统脱敏法可通称为“暴露疗法”。
冲击疗法强调快速地、长时间地暴露于病人感到恐惧的刺激物,此时常伴有强烈的情绪反应;而系统脱敏法则强调依照事先拟定的焦虑层次逐级暴露,与此同时使心身完全放松。当然,两种方法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因为冲击疗法也可逐渐暴露,而系统脱敏法的变式中也有事先不进行放松训练的。爆破疗法被称作是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心理动力学行为疗法,这种疗法可被看作是实现情绪冲击的一种技术。它强调通过虚构的、令人恐怖的故事而使病人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故事的内容既包括病人所报告的令他恐惧的事物,又有治疗者所编造的材料。
冲击疗法,与其它的行为方法一样,都是来自于心理学关于学习的研究。但在此以前一些学者已经注意到,直接进人恐惧的现实生活情境可以消除某些恐怖症病人的恐惧行为。例如,有人就描述过一个患乘车恐怖症的女孩的治疗过程:将这个女孩安置在汽车后面,驱车行驶数小时,虽然这个孩子的情绪反应达到了惊恐的地步,但其强度逐渐减弱。经4小时的行驶,这个孩子完全习惯了乘车,不再感到恐惧。此外,也有通过想象最感恐惧的情境或事物的方式而消除恐怖症的报道。
许多研究表明,冲击疗法可被用于包括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广泛问题。分析表明,这些病人所具有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害怕”。因此,冲击疗法的理论依据可能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恐怖症模式有关。恐怖症的最有影响的行为模式是“习得模式”。这个模式认为,恐怖症是通过条件反射而学习得来的,病人的恐惧反应是不认识的、非自主的。一种刺激物,由于它与恐惧的心理体验在时间上的多次联系,而逐渐变成恐惧反应的条件性刺激物。此后每当这个刺激物出现时,都会引起恐惧的情绪反应。每当病人感到恐惧时,通常都会作出逃避的行为反应—远远地离开这个令他感到恐惧的刺激物。随着病人与该刺激物间距离的加大,病人的恐惧体验便逐渐减弱。反过来,恐惧体验的减弱又会强化病人的逃避行为。这种强化被称作“负强化”。从而,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其结果是病人对这个刺激物产生持续的和不必要的(或不合理的)恐惧,不得不采取回避的行动。为了能事先避开这个刺激物,病人对与这个刺激物有关的一切事物和提示都变得极为敏感。如广场恐怖症患者开初可能只对空旷的场所感到恐惧,但久而久之病人不仅害怕一个人耽在空旷的场所,而且害怕一切空间,如怕上街、怕进电梯、教室等。
根据恐怖症的习得模式,要治疗恐怖症就必须打破上述的恶性循环。可采用的行为技术之一就是冲击疗法,即让病人直接面对引起他高度焦虑和痛苦的情境、事物或思想,而不允许他逃避。虽然开头常常会造成强烈的恐惧反应甚至惊恐,但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恐惧反应只会逐渐减弱。最后,该刺激物同恐惧反应间的联系就会清除,恐怖症便也随之被解除。 休闲 居 编辑
上述关于冲击疗法理论基础的解释是行为治疗者中有代表性的看法。但也有人发现,在许多恐怖症病人的病史调查中找不到与恐怖症产生有关的创伤性经历,因而难以用条件反射学说或习得模式进行完全合理的解释。认知行为治疗者们认为,恐怖症病人的恐惧反应是以错误的认识和诱发焦虑的自我暗示为中介的,正是由于病人对刺激物作出与它的性质不相称的错误判断和评价,才导致他对该刺激物产生不必要的恐惧。恐怖症患者有选择地害怕一些事物、不害怕另一些事物,便是对认知派观点的一个有力的支持(参阅“什么是认知行为矫正?”)。
还有人认为,在某些恐怖症(如社交恐怖症等)的形成与发展中,也应当考虑到人际冲突的作用。临床观察提示,在这些恐怖症的产生与发展中,病人的人际关系起重要作用;不良或不适当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在其它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促发恐怖症,而且可以阻碍对恐怖症的治疗。众所周知,某些病人的恐怖症之所以不能被解除,往往是与病人周围的人对病人的态度有联系;敌对或过分注意病人的恐惧行为都不利于恐怖症的消除。
这些分析说明,冲击疗法的理论基础和作用机制尚须作进一步探讨;冲击疗法虽然可以在某些神经症病人的治疗中显示其作用,但它还不是已经完备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