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为何钟爱白领女人?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10-24 15:49:50
动不动就头晕、恶心、浑身疼痛……四处检查却又没有任何结果,这个时候你可要注意亚健康了。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目前有约70%的人不同程度地生活在亚健康状态中,或者有着亚健康的体验。在我国40岁以上的女白领阶层中,由于负荷过重,引起慢性疲劳、情绪不稳和代谢异常的情况比较突出。
测测你自己有没有亚健康?
这类人群对于亚健康的态度大致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硬挺着。这类人群对自身的危害最大, 因为她们强忍着症状使亚健康很容易转化为疾病。另一类人是瞎忙乎,忙着在身上找不舒服的症状,最常见的如慢性疼痛、头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各种症状等,他们会自己分析病情,打听治疗所用的药,并胡乱进补。
但是对妇女来说,妇科的“亚健康”则更为可怕。如今“妇科亚健康”状态的女性越来越多,这些女性出现轻度子宫糜烂、阴道炎、盆腔炎或宫颈炎,但由于忙于事业或碍于面子,往往被忽视。另外,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这些妇科疾病本身就没有明显症状,不容易被发现,一些女性即使出现轻微出血、炎症等也不及时治疗,往往耽误病情。
专家认为,引起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很多,工作压力大、不良生活习惯等都可以造成亚健康。以下就三个女性典型的亚健康的症状谈谈如何进行调理和预防。
慢性疲劳综合征
白领女性最常说的一个字,恐怕就是“累”了。无论上班还是下班,她们都会觉得很辛苦,无精打采,没有充沛的精力。
为什么总会觉得疲劳呢?这是由于体力或脑力劳动时间过久或强度过大,体内组织器官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应不足,代谢废物乳酸等积蓄增多,进入大脑组织,使人产生疲劳感。
城市中,40岁以上白领阶层紧张综合征、慢性疲劳和心脑血管及代谢方面有所异常的情况最为突出:有人调查某大报社百余名40岁以上的记者、编辑,发现70%的人存在着高血脂倾向,近3/4的人有脂肪肝倾向:在竞争激烈的企业家和科技精英中,此类情况更为严重。那么他们症状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对策:发现自己总是处于疲劳的状态,做事精神不集中,此时就不要硬撑着,应该对自己的饮食与睡眠状况进行一次检查与必要的调整。排除了疾病引起的易疲劳者,应该对自己的饮食与睡眠情况进行一次自查。因为营养不良与睡眠不佳均容易引起疲劳。因此,应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改善自己的睡眠。
有些女性觉得自己失眠、脸色不好,认为是贫血的结果。开始寻求各种保健品进行补铁。其实补铁过多也有危害。长期过量摄入含铁食物或使用铁剂补血,使体内贮存铁增加,结果引起慢性铁中毒,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呈棕黑色、灰暗,出现骨质疏松,还会造成心率不齐、心电图的改变等。
医学认为科学的食疗采用的原则是:根据体检结果选择食物,“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先排毒后进补,调理平衡最重要。
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
有专家认为,引起中年人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激素不平衡。最明显的表现为女性内分泌的紊乱,月经失调。一部分女性的月经期延长,而另一部分女性未进入更年期,月经却提前结束。
由于月经受卵巢分泌的激素的调节,所以月经的改变能够反映出卵巢的功能的变化。如内分泌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月经量减少,月经呈咖啡色,日期总向后推迟超过7天以上等。而另一些人的月经量过多,可造成贫血。这些都说明了卵巢功能出现问题。30-40岁的白领女性,工作和家庭的压力都很大,人际关系有时也容易出现矛盾。内外的压力常使她们处于抑郁状态,影响其神经内分泌的功能,使雌激素相对偏低而提前出现更年期症状。
对策:女性经期要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个别在月经期有下腹发胀、腰酸、乳房胀痛、轻度腹泻、容易疲倦、嗜睡、情绪不稳定、易怒或易忧郁等现象,均属正常,不必过分紧张。出现月经不调,应尽早找医生找出原因,进行治疗。女性在月经期要特别注意卫生,预防感染。经期前宜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忌食葱蒜韭姜等刺激之物。月经量少者平时必须增加营养,如牛奶、鸡蛋、豆浆、猪肝、菠菜、猪肉、鸡肉等,忌食生冷瓜果,经血量多者忌食红糖。
心态出现问题和紊乱
同样的学历、同样的工作经验,别人为什么能升职、加薪,自己还是一个平民百姓?相信很多在职场拼杀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不平衡,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节和宣泄,人的心态就会出现问题和紊乱。
对策:工作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公平情况,当自己感到压抑、焦虑时,向亲朋好友倾诉或许能得到帮助。若找不到沟通的渠道时,就有必要去找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师来帮助处理复杂的心理问题。
有些人以为精神病或大脑出了问题才需要心理咨询。其实,对于因为某些刺激而引起的心理紧张,或感觉身体或者情绪受到困扰都可以找心理医生咨询,如各种情绪障碍,焦虑、恐惧、悲观、抑郁等;有长期慢性疾病,久治不愈,即对治疗不满或丧失信心者;因家庭、社会矛盾而自己无法调整者。
帮您消除亚健康:
小心!不要掉进亚健康的陷阱——亚健康状态各阶段之间尽管有时界线不十分清晰,但它们的关系就像互相衔接的区间车一样 ,从健康驶向疾病,“生命列车”一旦启动,常常只向前行进。健康一旦远去,特别是从“ 潜临床”进入“前临床”或不健康状态后,多半是有去无回的,所不同的只是“行进”速度 的快慢。据估算,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潜临床趋势后,通常8~12年,约80%的人将发生心脑 血管病变。意识到这一点,人们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手段尽可能地减缓甚或阻断这一过程的发 展。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努力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而且还有资料显示:在潜临床时若保健措施得当,有时还可能回复到健康状态。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