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按摩前言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10-28 10:26:59
记得清代汪昂《勿药元诠》曾总结了“养生十六宜”:“发宜多梳,面宜多擦,目宜常运,耳宜常弹,舌宜抵腭,齿宜数叩,津宜数咽,浊宜常呵,背宜常暖,胸宜常护,腹宜常摩,谷道宜常撮,肢节宜常摇,足心宜常擦,皮肤宜常干沐浴,大小便宜闭口勿言。”其中颇多保健按摩之法。
保健按摩在我国有极为悠久的历史,素为历代养生家所推崇。战国时,名医扁鹊在抢救虢太子“尸厥”暴疾时,成功地运用了推拿治疗手法(载于《周礼注疏》),成为按摩医治实例的最早记载。后,《庄子·外物》中提出了推拿可以延迟衰老的说法;《管子·霸形》中有以手摩胸来表示自己胸部有病的描述。东晋,葛洪《抱朴子·道意》中有用“自摩”法治疗头痛、腹痛的记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介绍了前胸按压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心肺复苏术和膏摩治疗方法;《肘后备急方》发展了爪掐人中治疗晕厥患者的急救按摩法。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帛画《导引图》中绘有“捶背”、“抚胸”、“按腰”等姿式。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养性》中提出:“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勿以康健便为常然,常须安不忘危,预防诸病也”,朝廷亦开始设立按摩专科,设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等职别,并在太医署展开有组织的教学活动。明代,曹土珩《保生秘要》中又载有按摩鼻旁迎香穴以畅肺气,按压脐中神阙穴以利尿等按摩方法。至清朝,按摩术更得以长足发展,在全面总结按摩临床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又开发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按摩治疗方法,形成了诸多不同的流派,有关专著达数十种之多。如今,按摩手法根据刺激方式、强度、时间和活动肢体方式不同,形成了许多动作和操作方法均不同的基本手法,归纳起来大致有6类35种。其中,按压类按、压、揉、点、掐、拨、押、掩、扪、抄、踩蹻11种,摆动类一指禅、衮、缠、滚4种,磨擦类擦、摩、分合、推、拂刮、搓、勒、抹、扫散9种,捏拿法拿、弹、捻、抓4种,捶振类拍、振、抖3种,活动关节类摇、拉、背、扳4种,加之流派、师承及临证体验的不同以及各操作手法上的鲜明个性,交叉组成的复合手法多达百种以上。
由于通过按摩可以疏经通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器官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作为我国古代养生学重要内容之一的保健按摩,在预防医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但需要指出的是,按摩要经常使用才能发挥较好保健治疗的效果,所谓“手当千遍,功力乃行”。正如宋代苏东坡《上张安道养生诀》中所说:“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若信而行之,必有大益。”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