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面对老师的错误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11-05 13:33:45
戏,只有亮亮一个人在旁边伤心地哭。我又心疼又气愤,亮亮在家哪会受这样的委屈啊!老师怎么可以这样不公平呢?居然不带我儿子一起玩,简直太不负责了。老师却解释说,亮亮的年龄实在太小了,他根本无法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一听这话,我更气愤了,向老师发了通火,替亮亮办理了退园手续。休闲 居 编 辑
专家分析:
孩子上幼儿园前后的一个最大的区别是,他由家里备受关注的焦点变成了幼儿园里普通的一员。由于幼儿园里有许多孩子,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孩子都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家长应该学着去接受孩子可能被忽视的事实。同时,当孩子被老师忽视时,家长不妨先总结一下这种“被忽视”是否是由孩子或家长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此外,年龄太小的孩子不适合送幼儿园。有资料表明,年龄小的孩子在其所在的集体里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是最大的。
事后,我仔细想了想,并倾听了一些朋友的意见,他们也都认为,亮亮还不适合上幼儿园。于是我和丈夫商议后,决定晚一年再将亮亮送进幼儿园。
转眼,亮亮3岁半了,我将他送进另一家幼儿园。然而,开学一个月后,亮亮突然提出不愿再去幼儿园了,我问亮亮是不是遇到了不开心的事。亮亮向我诉苦:那天,他看到同桌乐乐有块漂亮的小手表,很羡慕,就趁乐乐不注意,偷偷拿来戴到了手上。老师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狠狠批评了他,说他不该偷人家的东西,并且要他立刻将手表还给乐乐。之后,班上的小朋友都叫他小偷。听完儿子的讲述,我这个做母亲的心里很不好受,决定和老师好好谈谈。
“我家亮亮拿了别人的东西,作为老师,你应当批评。”我情绪有些激动,“可是,也不能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进行啊,而且还用了一个‘偷’字,太过分了!你必须向亮亮道歉!” “亮亮偷拿了同桌的手表,本来是件很小的事,” 老师平和地说,“可他竟然说手表是妈妈替他买的。这样下去绝对不是好兆头,我是因此才当着全班小朋友批评他的。”
专家分析:
批评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批评应当讲究方式、场合,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事后的安抚措施等多方面的因素,否则,批评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造成许多消极后果,比如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等。然而,孩子往往有着较强的想像力,他们有时会将自己理想中的情景当成现实,这是由他们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并不一定是在说谎。
最后,在园长的建议下,我与老师达成协议:老师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向亮亮道歉,并调和亮亮与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在家里,我也进一步教育亮亮,让他了解到拿别人的东西是不正确的,如果需要,妈妈可以买给他,并让亮亮向同桌乐乐道歉,同时写一份检讨书交给老师,认识自己的错误,以后改正。
很快,亮亮又恢复了以往的灿烂笑容,与全班小朋友玩成了一团,看着他那快乐的样子,我内心无比欣慰。
不知不觉,亮亮已升入中班了,和许多男孩子一样,他变得非常调皮。一次家长会上,老师告诉我,亮亮常做出一些不安分的事来。当天回去后,我也教育了亮亮。可让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那天,我回到家里,发现亮亮坐在沙发上发愣,鼻子变得青紫,神色很不对劲,经询问后才得知,原来亮亮一时好奇,趁老师不注意,就拿着预备上公开课的道具玩,掉到地上损坏了,老师一气之下,罚他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刮自己的鼻子100下。我决定第二天到幼儿园找老师理论。可当天晚上亮亮就开始做噩梦,还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举动,我十分担心这事日后会给亮亮的心灵带来创伤。
专家分析:
孩子的身心发育尚不健全,体罚往往会严重损害其身心健康,因此,在幼儿园和学校的教育过程中,体罚是必须绝对禁止的。幼儿园里的体罚是一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违法行为。孩子犯错后,给予诸如罚站等适当的惩罚措施是可行也是有必要的,但应当注意适度的原则,此种惩罚绝不能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身体健康为代价。当孩子被体罚达到一定程度时,家长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第二天,我找到园长:“亮亮是有些顽皮,但老师这样做,对孩子的伤害太大了,我一定要有个说法!”老师也认识到了错误,说:“亮亮这孩子太顽劣了,口头批评对他已经不起作用,我认为适当对他采取一些惩罚措施,对他的成长会有利。但说实在话,我没想到竟会对他造成那么大的伤害,我承认自已的行为过激……”虽然老师和园长亲自向我赔礼道歉,并且赔偿了一些经济损失,此事才得以平息,但本来活泼好动的亮亮从此却常常坐在一个地方发愣。考虑再三,我不得不让亮亮先休学半学期。
小贴士:
老师“错”了,这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常常要面对的事,处理不当便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无法消除的“伤疤”。家长们应冷静地面对并妥善地处理老师们的这些“过错”,切不可因为疏忽或过于急躁而“错”上加“错”。
当老师“错”了的时候,家长们不妨按以下步骤试一试。
步骤一:冷眼旁观老师的“错”。当家长意识到老师“错”了的时候,首先应当让自己冷静下来,倾听孩子和其他家长的意见,和老师进行换位思考,认真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避免因偏听偏信,或因与老师的教育方法及观念上的不同而使老师背上黑锅;另一方面也可以弄清老师到底有错没错、错在哪里,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在对待老师的“错”问题上占有主动权,这是家长们正确对待老师的“错”的前提。
步骤二:教孩子善待老师的“错”。当家长认为老师错了的时候,至少表明他们对某事的处理上与老师有分歧和冲突,而家长和老师是孩子生活中两大不容质疑的权威,无论老师是否真错,老师的“错”都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较大压力。因此,在对待老师的“错”时,家长一定要教孩子采取合适的方式来对待,既要避免老师的“错”给孩子心理造成阴影,又要避免孩子对老师产生逆反、对抗、轻视、惧怕等心理。
步骤三:与老师的“错”对话。要避免老师的“错”进一步对孩子产生消极影响,最好的途径就是和老师的“错”直接进行对话,在对待老师的“错”的问题上,家长和老师直接进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在和老师进行交流时,家长应当尽量采取让老师能够接受的方式,避免不必要冲突的发生,以期能够达到老师、家长、孩子三方面的相互理解,从而能够让老师纠正确实错了的“错”或真正理解老师的没有错的“错”。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