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兴趣班”的四大误区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12-08 11:14:21
开学刚几天,成成妈妈就在为孩子参加兴趣班而烦恼。成成曾经参加过围棋班,可现在上学了,做完每天的功课后再练棋对孩子来说太累了。后来成成妈还听说练钢琴能开发孩子的右脑,又想让成成学钢琴。
事实上,像成成妈妈这样的疑虑在很多家长中具有普遍性。有关专家认为,只要走出以下几个误区,就能消除烦恼。
误区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真相一:大脑的成长是均衡的,没有哪个阶段需特别开发
在婴儿的大脑中有几百亿个神经元,在成长的过程中,大脑会进行自然地修剪,保存有用的链接,摒弃无用的部分。按照科学理论,人类大脑应用的平均值为10%,这足以让孩子健康地成长了。何况,孩子的大脑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变得集中精力,更加具体细致地运作,学会更精巧的活动。
此外,人类的成长是分阶段的,某些大脑的功用只适用于某个具体阶段,一旦度过这个阶段,大脑会自动剔除这些功用。如果某项大脑功能比较发达,就会占据其他“空间”,比如大多数人都用右手,控制左手功用的“空间”就会缩小。因为,大脑的成长是均衡的,所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并不科学。
误区二:兴趣班有利于开发孩子的大脑真相二:过度刺激开发只会引发不良后果每个人生下来都具有许多天赋,但是我们不可能发展所有的天赋,必须有所选择,孩子自身的生长规律也会帮助我们选择。就好比一棵果树,如果每一根小树杈都保存下来了,“平均”分配营养,很有可能到最后结不了什么果实,或者只能结出一些酸涩的果子。如果适时进行修枝剪叶,保存主要的枝干,去除次要的发育不良的枝干,那么,成熟时期就能结出硕果。
果树需要修剪,人脑的发育基本上是靠自然地修剪,过度刺激和开发,只会引发不良后果。
误区三:多参加兴趣班的孩子智商高真相三:孩子最需要开发的是情商让孩子很小就开始学习某些技巧,首先干扰了人类大脑的自然发育过程。其次,侵占了孩子童年时至关重要的两种活动时间,一是嬉戏玩耍的时间;二是与父母共度亲密时光。其实,人从小最需要注意开发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知识可以再补,但人格定型,今后再改变会非常困难。
人的记忆和学习动力,是与情绪紧密相关的,也就是说,是与人的激素分泌息息相关的。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度过快乐的时光,这样能增强体内的啡肽、多巴胺、血清素等,使他安宁、愉快的分泌激素,从而让孩子在学习和考试的时候自如发挥水平,而不是早早地逼迫孩子学这学那。
否则,只会增加孩子体内的皮质醇、肾上腺素等令他焦虑、紧张的激素分泌,让孩子面对任何挑战都感到厌恶、恐慌,而不知所措。误区四:参加兴趣班越早越好真相四:8岁后参加最科学
让孩子参加兴趣班并坚持学习的年龄是在8岁以后,甚至等到11~12岁都无妨。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大脑的皮层才发育成熟,开始懂得坚持,克服懒惰,忍受枯燥。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视觉、肌肉、神经以及协调平衡、运动的能力也已发育成熟,很多学龄前的儿童无法掌握的动作,学龄期的孩子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此外,这个阶段孩子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也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不喜欢受成年人的左右和影响,会更加坚持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学习美术和音乐,更能够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关链接】
为孩子选兴趣班须知
●对于幼小的孩子,可以选一些趣味性强的项目让他们尝试,譬如游泳、陶艺、武术、舞蹈和手工制作等,这些项目能锻炼孩子协调和平衡能力,这对开发他们的大脑、增进他们以后学习的自信心至关重要。
不要让他们学技巧性强的项目,如乐器、棋艺、绘画等,原因是孩子的肌肉尚未发育成熟,很难掌握手指的细小动作。此外,枯燥的训练容易让孩子很快失去兴趣。
●父母不妨与孩子一起学习,决不要把孩子送进兴趣班就了事,如果父母也能积极参与的话,就会给孩子以鼓励。
●学龄前的孩子兴趣常常不稳定,容易改变,如果孩子不愿意继续下去,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认为这是半途而废。其实,孩子哪怕有过一天的学习和体验,也会有所收获的。
(转载自《上海家庭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