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家教好少年犯罪少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12-09 10:34:03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据广州市某区教育局的老师估计,跨校、跨区的校园敲诈勒索事件占了整个校园敲诈勒索滋扰事件的六成左右。而且杀人、抢劫、强奸、恶性伤害等案件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问题少年”一再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而有关调查显示,有50%以上的“问题少年”其“问题”出在家庭!愈演愈烈的校园暴力已经到了令人痛心疾首的地步!暴力事件的不断发生,给我们的家庭教育现状带来了警示。
前不久,粤西某中学的一位班主任老师在全班40多名同学中作了一个调查:“如果有同学欺负你,你将怎么办?”半数以上的学生回答说“打他!”或“跟他拼了!”老师问为什么,学生们回答是父母教的,并且振振有辞地转述父母的意思:人在社会上要厉害些,绝不能受一点窝囊气。如今,在不少家庭中家长对孩子一味迁就而不加引导,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以己为核心做事随心所欲的坏习惯,形成自私自利、骄横任性、我行我素的性格。“爸妈少给点钱我就不会坐牢了!”这是刚刚跨出校门的朱强站在被告席上哭着说的一句话。朱强出生在粤西一个偏远小镇。母亲是房地产开发商,资产有好几百万。在他高中毕业时,他的父母为了庆祝他顺利毕业,给了他一万元“奖金”。春节又给了他近10万元“压岁钱”。早在镇上玩遍了的他听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便叫上镇上4个哥们来到市区,在某高档花园小区租了一套房子,白天进宾馆,晚上泡迪吧,虽说家里不断有钱送来,可也经不住5人挥金如土的开销。他们手中没钱了便出去抢劫,终于走上了犯罪道路。有些家长在对孩子生活上越来越溺爱的同时,在学习上越来越严厉,总希望通过自己的“锤打”锻造出一个完美无缺的才子。而无端的施压和不切实际的强求,往往最终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年仅13岁的苗苗是家中唯一的“香火”,父亲因文化不高而下岗,总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够光宗耀祖。今年3月19日晚,苗苗由于自己没法完成家庭交给他的重任,留下4封遗书服毒自尽了。在给他妹妹的遗书中,他希望妹妹能考上清华大学,去完成父亲让他完成的任务。
休 闲 居 编 辑
笔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有些家长重养轻教,以为孩子生下来把他养大,自己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对孩子的行为品德等等漠不关心,直到孩子出了“问题”方才悔悟。江门市的胡某以经商为业,14岁的儿子放暑假,他恰好大部分时间外出,妻子身体不好,无力管教孩子,使孩子处于失控状态,孩子常常与不法之徒鬼混在一起。胡某偶尔回来见不到孩子,也只是简单地问一下孩子的去向,便不再深究,又匆匆走了。直到其子参与4次抢劫犯罪案发,他才如五雷轰顶,失声痛悔:“我不该放任孩子不管啊!”
有些学生家长对自己上学的子女关怀特别少,孩子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极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牺牲品”,或是滑上“早恋”的歧途。15岁的小莉是某中学初三学生,竟已有了8个月的身孕。当班主任告诉其父母时,他们的第一句话竟是“你不要乱说”。在事实面前,其母才恍然大悟:“都怪我平时只顾打麻将,很少关心她的学习生活。老师也给我说过小莉谈恋爱的事情,我以为没什么了不起的,不懂事玩玩就算了,哪知道都怀孕8个月了,我怎就没有发现呢?”在人一生所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成分占75%以上。因此,做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成长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并且影响甚至左右孩子一生的道德行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文明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文明的承继。家庭文明的承继,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做父母的言传身教。关心下一代,是建国之基,未来之策,也是为人父母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十五六岁的孩子正处于人格重建和心理极易扭曲的危险期,心理扭曲如不及时矫治就会导致心理障碍,形成各种程度不等的心理疾病,这些病态心理轻者影响了健康人格的形成,重者助长了青少年犯罪。目前的中学心理教育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不少中学从教师到领导对心理教育的意识很淡薄,有关部门应着手编写中学生心理教育的教材,建立一套完善、科学的心理辅导和治疗体系已是当务之急。防微杜渐,杜绝青少年犯罪“十五六岁现象”。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