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智商的意义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12-25 07:59:21
著名心理学家桑戴克(E.L.Thorndike,其理论影响造成了IQ观念在20和30年代的深入普及),在《哈泼斯》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情感智能的一个方面,即“社会智能”,一种理解他人并能“对人际关系作出明智反应”的能力,认为这本身就是人的智力的一个因素。另有一些愤世嫉俗的心理学家则干脆认为所谓社会技能,不过是操纵他人的伎俩——不顾他人意愿而利
用他人以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不过IQ理论并未接受社会智能的这些观点,直到1960年,论述智力的一本影响颇大的教科书还断然宣称社会智能的概念“毫无意义”。
单就我们的直觉和常识而言,不可能不考虑人际关系智能。另一位耶鲁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RobertSternberg),曾要求人们描述“聪明人”,结果发现,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大量系统的研究使斯滕伯格又回到了桑戴克的结论:社会技能截然有别于学术能力,但却可以决定个人现实生活的成败。这类操作性的技能在职业领域受到高度重视。比如,敏锐捕捉非言语信息的能力关系着管理的成效。
近年来,得出类似结论的心理学家逐渐增多,他们同意加德纳的观点:旧的IQ概念仅仅只包括语言和数学技能,IQ测试的高分直接预示的只能是课堂的成绩或学术成功的可能性;当人生之路与学术领域分叉越来越远,这一预测的效能也越来越微弱。斯滕伯格、萨洛维及其同僚们,采用了更加宽泛的智能观念,力图按其对人生成功的功能,重新定义智能。如此一来,重又回到重视“个人的”或情感智商的重要功能上。
萨洛维把加德纳的人际关系技能纳入其情感智商的基本概念中,情感智商则扩展为5个主要方面:
1.了解自我,自我觉知——当某种情绪刚一出现时便能察觉——乃情感智商的核心。监控情绪时时刻刻变化的能力是自我理解与心理领悟力的基础。没有能力认识自身的真实情绪就只好听凭这些情绪的摆布。对自我的情绪有更大的把握性就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人生,更准确地决策婚姻、职业之类。
2.管理自我,调控自我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地适度。这种能力建立在自我觉知的基础上。这涉及到如何自我安慰,如何有效摆脱焦虑、沮丧、激怒、烦恼等因失败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侵袭的能力。这一能力的低下将使人总是陷于痛苦情绪的漩涡中;反之,这一能力高者可从人生的挫折和失败中迅速跳出,重整旗鼓,迎头赶上。
3.自我激励这是指服从于某目标而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要想集中注意力、自我激励、自我把握、发挥创造性,这一能力必不可少。任何方面的成功都必需有情绪的自我控制——延迟满足,压抑冲动。能够自我激励,积极热情地投入,才能保证取得杰出的成就。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更有效率、更富于成效。
4.识别他人情绪移情,是在情感的自我觉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种能力,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能力。具有移情能力的人能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锐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这一能力更能满足如照料、教育、销售或管理职业类的要求。
5.处理人际关系大体而言,人际关系艺术就是调控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人际关系能力可强化一个人的受社会欢迎程度、领导权威、人际互动的效能等。擅长处理人际关系者,凭借与他人的和谐关系即可事事顺利,他们也就是所谓社会明星。
在所有这几个方面,人与人当然有很大差异。比如,有些人长于排解自身的焦虑,却拙于安慰他人的痛苦。虽然能力水平的最根本基础,毋庸讳言是神经系统,但人脑的高度可塑性,使人能够不断学习。因而,情感技能方面的小毛病完全可以得到纠正。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欠缺代表的是情绪方面的某种习性以及对此的反应模式,所以,通过正确的努力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