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大血管错位矫正术后护理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1-16 17:56:43
完全性大血管错位是指肺动脉连接左心室,主动脉从右心室升起,这样回流到右心室的血液通过主动脉进入体循环;而肺静脉血经左心后又通过肺动脉回流到肺血管,形成了两个平行的循环系统,导致机体氧供极差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如果不接受手术治疗,90%的患儿在出生一年内死亡。[1]近年来随着完全性大血管错位矫正手术的开展,患儿死亡率下降,但由于患儿接受手术年龄小,手术复杂,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组所观察手术大部分选择在出生后两周内,其原因为在胎儿时回流到右心的血液直接通过卵圆孔和动脉导管进入体循环,这样导致肺血流减少,肺血管阻力增加,因此,在患儿出生两周内,肺血管阻力还没有下降,左心室为了克服这种阻力而增强收缩,而随着时间延长,肺血管阻力下降,左心室则只负担一个低容量、低阻力的循环,心肌收缩力逐渐下降。手术选择在两周内左心室收缩力还未下降之前进行,可以减少术后左心室衰竭的发生率。 由于患儿年龄小,术前严重缺氧,手术创伤大,术后病情变化快,因而对术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护理中要做到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异常,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对策。休 闲 居 编 辑
1、严密观察心率、血压及体温变化
术后对患儿进行持续心率、血压及体温监测,并要注意其相互影响,尤其要观察体温的变化,即复温情况,在患儿返回病房时要立即采取物理和药物的复温措施,如给患儿以微短波照射,使用血管扩张剂。在复温同时,由于血管扩张可导致血压下降,因而同时要补足血容量,如果患儿表现为复温慢,持续低血压,心率加快,而中心静脉压在正常范围内,则为严重左心衰表现,应及时处理。本组患儿中有6例在术后出现体温上升缓慢,血压下降,心率增加到170~210次/min,心排指数下降到每分钟2.1~2.4L/m2,其中4例在给予扩张血管剂,强心补液后心输出量增加,另外2例则表现为持续低体温、低血压、低血氧饱和度,心输出量无法改善而死亡。
2、严格控制出入量
患儿年龄小,心肌承受能力低,对出入量变化极为敏感。在护理中我们做到每小时总结一次出入量,保持出入量平衡,一旦出现出入量不平衡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及时纠正,并特别注意严格记录一些对成人可以忽略不计的量,如冲动脉导管及中心静脉插管所用的肝素溶液记为入量,抽取的动、静脉血标本作为出量记录。为精确起见,为患儿所用的测量器具与成人不同,采用小容器、小刻度。
3、观察心肌缺血情况
一般心脏术后不把冠状动脉供血作为观察重点,而由于完全性大血管错位矫正术中要改变冠状动脉的位置,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的扭曲、阻塞及其它损伤,造成供血不足,[2]在对患儿的监测中发现有1例出现ST段抬高,T波倒置,3例出现了ST段下降,在持续静滴强心剂后ST段均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要对患儿进行持续、严密的心电监测,注意ST、T、Q波的改变,并与手术前心电图对照。
4、监测心律失常
本组4例患儿在术后出现了快速的房性心律失常,其中3例在应用地高辛后恢复窦性心律,另外1例使用电转复恢复正常心律,观察中并未发现室性的快速心律。护理中要准确记录心律失常发生时间及类型,去除导致心律失常的诱因,如高热、疼痛、低血容量、低血红蛋白或药物等因素。
5、保证急救器械功能良好
包括电除颤器、气管插管器械、紧急开胸的手术器械等时刻处于完好状态。此类患儿需要急救的可能性比其他术后患者的可能性大,本组9例中有2例床旁开胸急救,3例电除颤,1例因气管插管脱出而重新插管。护士应了解、掌握急救器材的使用,熟练配合抢救,尽力挽救患儿生命。
完全性大血管错位矫正是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病情复杂,手术创伤大,术后病情重,变化快,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患儿的生命。仔细观察,综合分析病情的变化,制定严密的护理计划,合理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患儿生存率的保障。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