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感觉很重要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2-02 15:08:30
看到这样的题目,你或许有些茫然,因为理想和现实不容易沟通,若只强调自我感觉,岂不成为妄想?笔者作为心理研究者,要解释这样的“自我”概念,会列举一个在生化所看到的真实案例。
20世纪80年代,李太太,一位60岁研究化学的女士,因为身体多病,提前离开了工作岗位。“下岗”以后,她马上寻医问药,针灸按摩,偏方治疗,但健康情况未见好转,而且情绪感应更加消沉。
休 闲 居 编 辑
90年代初,李太太换了一个方法治疗,她从收音机的广告中听到人们讨论精神力量在治疗疾病上的重要作用,在家人的鼓励下,她第一次大胆走进了医院的“精神咨询科”。她开始发觉精神治疗是对思维的科学实际应用,不仅解决心理上的疑难问题,还能完成身体上的生理调节。精神科医生让她体会,一个人的精神态度,包括生活信仰,能够激发或降低他的意志力。
说到个人信仰,一直是李太太回避的话题。她不是没有信仰,但她自觉一生的信仰都是羞耻的。她这样向医生解释:“20年代我来到这个世界,孩儿时的信仰是落后的,青年时的信仰是无聊的,成年时的信仰又是反动的,所以我拒绝信仰,害怕信仰,我的信仰意识是漫无边际的。”
然而,李太太终于接受了精神科医生“稳定信仰”的观念,而且它的医疗价值也得到了证明。那是进入深秋的一个清晨,她和老公沿街散步,在一片新栽的松柏树前,她慢慢站住了,大声安慰自己说:“
我感觉到神圣的力量循环全身,我体验到生命的活力。”
李太太的身体并没有立刻痊愈,但她开始表现出另一种新的、稳定的态度,而且显现焕然一新的思维结构。她照常看医生,但恐怖感已经消失,只是按照医生的处方药物治疗。或许是信仰的改变影响很大,她从此活得积极乐观,接近90岁才去世。
李太太的案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在获得“心”的健康时,才能真正享受“身”的健康。犹如瑞士生理心理学家宝尔·托尼(PaulTournier)所说的:“一个人要有健康的身体,必须先有健康的心智和精神状态。”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就没有理由再怀疑“任何对心理、情绪、精神有益的事都是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的生命箴言了。
常有人报怨:“是我烦病的。”这就不只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紧张忧虑了。一个人很可能因为烦恼过度而生病。笔者接触的青年心理咨询个案中,50%的人有明显的忧虑症状。难怪西方生理专家博兰坦(SmileyBlanton)这样讲:“焦虑是现代人的瘟疫。”
愤怒、怨恨、懊丧的意志都能使人致病。我的一位中年同事就因为烦恼而病死于“怨恨”之中。10年前未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让他陷入烦恼,随后几次论文发表也没有得到“博士”称号而使他健康恶化。年轻的他很快变得个体虚脱,眼光失神,肤色变白,器官作用迟钝。住进医院整整一年以后,他死于长期的怨恨中。
同事的情况属于极端的个例,可世界上确有不可计数的人因为情绪和精神的病态而丧失了活力和生活兴趣。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疾病的起因都如此。
笔者强调的是,你可以“想”你生病,也可以“想”你健康,而现实中得到的就是你想到的。古罗马哲学家奥里斯(mar-cusAurelius)曾形象地告诫大家:“想像不健康的思想,你就会变得不健康;同样,健康的思想会使你健康。”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周林)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