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眼皮肿的历害,怎么治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2-23 09:21:15
>>>>>>>>提问是左边的眼,已经三天了,第二天的时候在眼皮下边(不用翻开眼皮就能看到)长了两天很对称的小白点,现在已经没了,右边的眼皮已经好了,左边肿的又大了一些,有什么办法治啊,如果是沙眼几天会好呢?
休 闲 居 编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不太象是沙眼,有可能是麦粒肿,如果没有其他症状,还不是很严重,你最好还是到眼科系统检查一下,正确治疗,祝你早日康复!
麦粒肿 是眼睑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俗称偷针眼。其表现为眼皮有小疖,微痒,局部红肿、热、痛、小疖成熟时,可自行溃破流脓,祖国医学认为是外感风热毒邪过食辛辣,脾胃蕴积热毒,热毒上攻而致病。
本病多由葡萄球菌感染所致,患者以青少年多见,体质虚弱,或有近视、远视及不良卫生习惯者最易发病。因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两种。
(1)外麦粒肿:是睫毛毛囊或其附近的皮脂腺的发炎,初起时微痒,睑局部呈现水肿和充血现象,在胀痛和压痛感,在近睑缘部位可触到硬结。以后硬结逐渐软化,在睫毛根部形成黄色脓疱,如积脓穿破皮肤向外溢了,红肿就迅速减退,疼痛也随之减轻。
(2)内麦粒肿:症状与外麦粒肿相似,只是疼痛较剧,但发展缓慢,不如外麦粒肿来得迅速。在脓肿尚未穿破之前,睑结膜表面常隐约露出黄色脓头,可能自行穿破,如缘板未能突破,细菌的毒素又较强烈,则炎症可以扩展,形成眼睑脓肿。
沙眼(trachoma)是由沙眼衣原体(chlamydia)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
潜伏期约为5~12日。通常侵犯双眼。多发生于儿童少年时期。
1.症状 多为急性发病,病人有异物感、畏光、流泪,很多粘液或粘液性分泌物。数周后急性症状消退,进入慢性期,此时可无任何不适或仅觉眼易疲劳。如于此时治愈或自愈,可不留瘢痕。但在慢性病程中,于流行地区,常有重复感染,病情加重。角膜上有活动性血管翳时,刺激症状变为显著,视力减退。晚期常因后遗症,如睑内翻、倒睫、角膜溃疡及眼球干燥等,症状更为明显,并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2.体征
⑴急性沙眼:呈现急性滤泡结膜炎症状,睑红肿,结膜高度充血,因乳头增生睑结膜粗糙不平,上下穹隆部结膜满面滤泡,合并有弥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结肿大。数周后急性炎症消退,转为慢性期。
⑵慢性沙眼:可因反复感染,病程迁延数年至十多年。充血程度虽减轻,但与皮下组织有弥漫性细胞浸润,结膜显污秽肥厚,同时有乳头增生及滤泡形成(图1),滤泡大小不等,可显胶样,病变以上穹隆及睑板上缘结膜显著。同样病变亦见于下睑结膜及下穹隆结膜,严重者甚至可侵及半月皱壁。角膜血管翳:它是由角膜缘外正常的毛细血管网,越过角膜缘进入透明角膜,影响视力,并逐渐向瞳孔区发展,伴有细胞浸润及发展为浅的小溃疡,痊愈后可形成角膜小面。细胞浸润严重时可形成肥厚的肉样血管翳(pannuscrassus)。
在慢性病程中,结膜的病变逐渐为结缔组织所取代,形成瘢痕。最早出现在上睑结膜的睑板下沟处,呈水平白色条纹,以后逐渐呈网状,待活动性病变完全消退,病变结膜全部成为白色平滑的瘢痕。
沙眼的病程和预后,因感染轻重与是否反复感染有所不同。轻者或无反复感染者,数月可愈,结膜遗留薄瘢或无明显瘢痕。反复感染的重症病人,病程可缠绵数年至十多年,慢性病种中,可由其他细菌感染和重复感染时则常呈急性发作。最后广泛结瘢不再具有传染性,但有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常使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