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呕吐,X光钡餐检查一切正常,是什么原因?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9-05-13 11:26:07
>>>>>>>>提问宝宝剖腹产,出生时由于羊水污染呕吐,呕吐物呈浅咖啡色,直接送医院监护室检查,宝宝出生后大便能排出,已洗过2次胃,B超,胸片及钡餐X光检查均正常,检查心,肺功能也正常,现在已一周,一直未查出原因,由于一直检查,医生没给小孩进食,喂奶,先靠营养液补充能量。
请教小儿科医生: 建议做何种治疗?
休 闲 居 编 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呕吐是婴儿期最常见的异常表现。多数情况下,随着婴儿的发育而逐渐减轻,以致缓解;但有些情况下,则是疾病症状群中的一种。
例1.刚出生12小时的女婴即被父亲送到医院,只因孩子吃奶后即呕吐。孩子在家出生,生后4小时开始试喂母乳,每次喂奶后孩子即出现呕吐。呕吐物中除含有奶汁外,还有粘液和少量血丝。来医院之前,孩子已开始排泄胎便。根据婴儿父亲提供的情况和医生的检查,认为孩子在生产过程中咽下了一些羊水和妈妈产道的分泌物,呕吐即是这些物质刺激胃粘膜所致。在给予婴儿生理盐水洗胃后,呕吐未再出现。
例2.出生十几天来,孩子经常呕吐。呕吐主要发生于吃奶后。吃奶后,孩子稍用力或大人为其更换尿布时,奶汁即从嘴角溢出或呕出。每次喂奶后,妈妈虽然都将孩子竖起,拍拍孩子的后背,但呕吐现象未见明显减轻。了解情况后,医生嘱咐妈妈,喂奶时要让乳头填满孩子的口唇,避免孩子吃奶时咽下大量空气;喂奶后除拍拍孩子的后背外,要将孩子置于偏右侧卧、头位抬高。这样可利于乳汁顺利通过胃的幽门进入肠道,从而减轻或减少呕吐现象;另外给婴儿加用了名为“普瑞博斯”的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经过改变婴儿体位和药物治疗,孩子的呕吐次数和呕吐量都明显减少。
例3.父亲向医生述说,孩子出生20多天来,呕吐、肚胀、腹泻的现象越来越重,经过一些医生诊治,病情未见好转。通过检查婴儿发现,孩子的腹部明显膨隆,揉压腹部即可诱发婴儿呕吐,同时有黄色稀便排出。外科医生及腹部X光检查证实婴儿的呕吐是由于结肠发育障碍———即先天性巨结肠所致。手术治疗是解决问题的惟一办法。
呕吐是新生儿期婴儿最常见的症状。生后早期即出现呕吐主要是婴儿在生产过程中咽下羊水及母亲产道的分泌物所致,医学上称之为咽下综合症。通过洗胃排除胃中的异常分泌物,即可纠正婴儿呕吐。
正常新生儿常于喂奶后从口角流出或吐出少量乳液,医学上称为溢奶或漾奶。这是由于新生儿食道下端括约肌松弛,胃中的奶汁易返流至口腔所致,为生理现象。呕吐量较多时即应认为是呕吐。呕吐可由喂养不当所致,如喂养过快或喂养时间过久,喂养量过多或喂养不定时,以及频繁更换奶粉种类,过早添加辅食(生后3月内),喂奶前哭闹时间较长,喂奶时咽下大量空气,喂奶后未竖起拍背,或体位变动过大,如喂奶后换尿布等所致。如及时纠正以上喂养不当方法,呕吐现象即可改善。
如无改善或呕吐较严重,或同时伴有腹胀、腹泻,应考虑婴儿患有其他疾病,及时到医院就诊。在排除肠道闭锁、幽门肥厚性狭窄、先天性巨结肠等外科性疾病后,应考虑婴儿是否患有急性胃肠道感染、吸收不良综合征等疾病。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疾病,以及加用“吗叮啉、普瑞博斯”等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在此提醒家长,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说明书内未叙述婴儿的用法,应在医生指导下才可安全应用。正确认识婴儿呕吐,可保证您的孩子健康地成长。
宝宝呕吐是怎么回事
有很多正常的新生儿,出生后的头几个星期常常在吃完奶后要从口边流出一些奶液,每天可有多次,这种情况叫“新生儿溢乳”,俗话叫“漾奶”,一般小儿发育不受影响,体重照常增长,随岁月年龄增长慢慢就会停止的。
但也有不少新生儿出生后就出现频繁呕吐,除了吐出胃内容物外,严重时可吐出咖啡色的胃液及黄色的胆汁,这是什么原因呢?
根据有的医院统计,有1/4以上因呕吐而住院的新塞怀念感儿是由于喂养不合适引起的,如吞咽过亏爱、喂奶过多、奶头大或小使吞入较多的空气,或喂养不定时等引起的,这种情况改进喂养发方法后会好转。
另有一部分(约1/6)的新生儿呕吐,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不顺利,在通过母亲产道时吞入大量羊水,刺激胃粘膜而引起。常常是在出生还没有开奶就有呕吐,吃奶后就吐得更厉害,但这种呕吐用淡苏打水(1%的苏打水)洗胃就会好。
若是得了肺炎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或者是胃肠道功能混乱都可以引起呕吐,但最值得注意的是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引起的呕吐,那是必须手术的,还有少数新塞怀念感儿在先后就有顽固性呕吐而不是消化到畸形,就有可能是先天性代谢性病。
因此,若有新生儿呕吐情况者,最好先考虑有无喂养不当的原因,若在改始喂善后还有呕吐,且孩子的体重也不见长,就应即使去医院检查。
由于引起呕吐的原因较多,所以家长们若能将孩子呕吐的日期、呕吐的情况、次数、呕吐内容物的性质及颜色以及与吃奶的关系、大便排出的情况等正确告诉医生,并将呕吐物及大便带到医院做必要的饿检查,是会有助于及时诊断的。
该文章转自123婴儿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