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领跑张江药谷复旦人加速科研转化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9-10-30 10:20:24
“背着书包进来、带着千万出去”,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张江药谷,王海波的故事被当作一个传奇。
王海波的身份是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8231.HK,下称“复旦张江”)董事会主席、总经理。复旦张江创建已近9年,2002年8月,复旦张江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募集资金约1.6亿港元。
王海波向本报记者表示,上市时,复旦张江就是香港创业板一家非常另类的公司――唯一一家纯粹做研究的公司。
在复旦张江的会议室,一幅复旦大学谈家桢院士题写的公司名称装裱细致、高悬堂中。
“名称里有复旦二字的公司,骨子里都蕴涵着复旦大学的特质――扎实、谨慎、不事张扬,复旦学子开办的公司一般都会做到行业的顶尖,也暗合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复旦校训。”王海波说。
1986年,王海波从复旦大学取得生物学硕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受聘副教授。在复旦任职期间,王海波曾获国家星火三等奖、教委二等奖等奖项,其专业领域包括基因治疗、细胞因子免疫治疗、诊断和现代中医领域等。
谈到复旦张江的创建初衷,王海波表示,当初在复旦做老师、搞研究时就有一个设想,希望做一家生物医药的研究公司,把大学里的研究成果产业化。随后,王海波与复旦大学校产办讨论此事,确定了成立一家公司的设想,而且得到了浦东新区的支持。
伴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的大潮,1996年11月,由复旦大学、浦东新区经贸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上海张江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中心等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公司”,也就是现在复旦张江的前身。因为是浦东新区出钱,复旦出人才、出技术,所以公司名称就叫作“复旦张江”。
如今,复旦张江是复旦大学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基地,公司已经拥有100多项专利,并在大力推进药物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公司也很有希望拿到上海市的“科教兴市”项目。复旦张江解决了我国基因工程领域很多关键性的难点,正逐步实现把众多基因功能、基因基础理论的前沿概念,转化成能够服务于大众的产业化成果。
中国的很多制药企业一直在“追”,而复旦张江强调的是创造、发现,把别人甩在后面,王海波说:“公司从复旦大学得益最多的就是严谨的、深入的探索未知的模式,以及不懈创新的意志。”
眼下,复旦张江已有员工160人左右,这个数字相对于研发型公司来讲是比较大的。而复旦大学毕业生在复旦张江的比例占到20%左右,尤其是公司的6名高管中就有4名是复旦大学的教育背景。
王海波回忆说,复旦生命科学院在他读书的时代,就是全国独树一帜和绝对排名第一的。如今,该院在基础理论方面有着非常多的成就。
“离开学校这么多年了,越来越感到复旦教给我最宝贵的是治学的态度和做人的准则。”王海波感叹道。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