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挫折大学生亟须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9-06 05:14:32
又到了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季节,就业、情感的压力考验着每个大学毕业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生命之旅是一个不断适应环境、改善自身的过程。人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习适应,环境有压力,自身才有力量,环境越复杂,自身才越聪明。
新闻回放:据报道,不久前,华南农大在10天内发生三起大学生跳楼事件。第一宗跳楼事件中的男生是该校统计学本科大一学生,从他留下的日记中看得出,跳楼主因是学习成绩不好,几次想退学但均遭到家人反对,他于2月20日从学校实验楼跳楼身亡。2月27日跳楼事件中的女研究生由于相恋6年的男友始终得不到父母承认,内心抑郁,加上近期毕业论文压力较大,公务员考试成绩又不理想,因而产生轻生念头。3月1日凌晨6时许,该校林学院植物学专业一名三年级女研究生跳楼身亡。
心理分析:
几乎每一天,我都要收到在校或刚毕业大学生的求助信:
“我刚上班,领导总瞧我不顺眼,我现在一见领导说话就紧张,感到压力很大”;“我大学毕业快一年了,可还找不着工作,我死的心都有了”;“我这次考试不及格,我真不想再学下去了”;“我喜欢上一个女孩,但她不同意,我想和她同归于尽”。
按心理学的术语来说,这些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都还太低。心理承受力与拳击比赛中的一个术语“抗打击力”非常相似。在拳坛的角逐中,那些抗打击力弱的选手,也同样容易遭到被击倒乃至被逐出拳击舞台的厄运。
由此引发了我们这样一番的思考:究竟是什么造成了现在的大学生心理承受力较低呢?只要稍遇到一点儿挫折,就老跟自己过不去,弄得堵心窝肺、腹绞肠断的?
原因之一:没有经历过种种挫折的体验
因为只有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困苦与挫折,人们才会在与困难做斗争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克服困难,走出困境的勇气与能力,并建立起再次迎接命运挑战的心理准备,才可能形成一种“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的泰然心境。而当今的许多青少年,在其成长期间大都受到了娇惯宠爱和过度保护,生活一帆风顺,使他们所经历的困难与挫折太少太少,也就无从谈起战胜挫折的信心与经验了。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悖论:社会家庭在需要青少年尽早成熟的同时,又创造了许多他们无法尽早成熟的条件。
一位心理学家跟踪调查了一些即将进入社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一些学生心态盲目乐观,认为自己一定可以找到一份收入高又有趣的工作;另外一些学生则对未来不那么盲目乐观,觉得未来发展不会那么顺利。可恰恰是这些心态“悲观”的人,比前者获得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工资。为此心理学家解释说,过多的积极想法容易给人误导,让人在仍需奋斗的时候,却认为已胜券在握。
可见,对生活中的挫折困境时常保持足够的心理准备,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事物的发展是有起有伏,有平稳,也有动荡的。因而人们的生活不可能总是安稳平顺,难免有种种意外的打击、挫折和困难。如果缺乏心理准备,就容易在麻烦到来时陷于被动,造成心理失衡乃至崩溃。
建议在校的大学生主动去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有意识地让自己吃吃苦。日本的一位厂长曾对一个来厂干粗活的大一学生说:“你是教育系的学生,所以将来可以去教书或从事行政工作,没有机会再做这种粗重的工作了。可是我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有人在做这种工作。当你苦闷时,不妨回忆一下此时的经历,也许可作为你生命的支撑力量。”愿我们的教育者,我们的家长们,都有着与这位厂长相同的教育胆识,别老让孩子那么一帆风顺,而是适时地给他们吃点“维生素N”。
原因之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难以逾越生活障碍
以前在一次我给大学生的讲课中,针对同学们提出的“晚上睡觉大伙爱聊天影响第二天上课”,“有些老师上课照本宣科学生听得枯燥无味”,“老想看电视,不想学习”等问题,让大家展开讨论,提出解决的对策。谁知响应者寥寥,还有几个人竟然干脆地回答道:“没有办法”。在那一刻我感到了一种极度的失望,感到了我作为教育者的一种最大的失败。虽然这些学生表面上看起来很爱听我讲的课,对我举的丰富生动的例子兴趣很浓,并有多人在认真记着笔记。但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教会学生思维,因此倘若学生在面临问题时不敢去解决、不善去解决,我们就很难恭维这样的教育是一种成功的教育。
大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狭窄,我看是和他们所受的教育训练密切相关。像无论文理学科,考试时大量使用客观性试题,答案ABCD罗列在下面供学生选择,这与现实中的问题大不相同。生活中的问题大都具有开放性,它的解法要靠自己去探求,鲜有现成答案;此外现实中的问题答案往往没有所谓“绝对的最优”,而只有“相对的最优”,这就要靠自己反复评价决定取舍,找出最适合于自己的方案来。所以客观试题虽然不乏种种优点,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它对于思维训练的缺陷:容易固定学生的思维模式,养成面临多方面多层次选择时的惰性,缺乏综合判断取舍的能力……有这种缺陷的人,遇上问题就只有“一根筋”,没有思维的发散力。结果翻来覆去就只有一个点子,而“当你只有一个点子时,没有什么比这更危险的了”。
大学生应学会多为集体和他人尽责
为此青年学生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学习、扩大接触面、参加多种活动等来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特别是要多为集体和他人尽责。责任感最足以展示我们的力量。没有负起责任的人,由于没有为重大的责任所磨炼,所发掘,他们为人一世,往往是个弱者。创造的力量,应付非常的力量,只有在重大的责任之下始能锻炼出来。所以要多做事,多承担任务,多为集体和他人尽责,而非心存逃避之意。比如多为班集体做些奉献,多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多为朋友尽心尽力,多多给其支持。在生活中,能挑千斤担,不挑八百斤。
对于人本身而言,生命之旅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环境、改善自身的过程。人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习适应,环境有压力,自身才有力量,环境越复杂,自身才越聪明。于是,当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顶住了各类压力而取得了胜利果实时,内心会充满了欢乐。
可见,生活对于每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人来说,每一步都是艰难的。但唯有这种艰难,它才充满了挑战的魅力。因而适应社会的过程,就是在不断改造自身素质和改善环境的过程中达成一种和谐的趋向,它将教会你生活的信心、勇气与智慧。
(转载自《北京青年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