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10-08 17:13:00
成长的愉悦往往伴随着成长的愤怒。近几年来,我们不难发现:斗殴、偷窃、杀人、自杀等一桩桩青少年暴力事件常常出现在媒体上,在这个变化着的社会里,青春有时候让人觉得残酷异常。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全国公安部门的抽样调查也表明:在整个青少年犯罪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达80%以上。一组组的数据,一个个的镜头,让我们触目惊心。我们不禁要问:青少年怎么了?他们有什么样的人格基础和心理特征?这些行为的背后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关注的问题,更是家庭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
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家长和家庭教育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一些全新的观念和生活方式正在极大地冲击着我们,而且以惊人的力量和速度改变着青少年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的家长和家庭教育要转变旧有的思路和模式,以适应新的变化。然而,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却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十分缺乏。家长对孩子精神上的过度保护,如同身体上的过度保护一样,极大地降低了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令人不安的是,由于大部分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常识知之甚少,即使孩子已经出现明显的不良心理征兆,家长也不能及时发现,更谈不上给予重视和指导。在这种条件下,即使家长意识到子女的心理问题,也不知道如何着手解决,有时因处理不当反而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甚至导致严重恶性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掌握科学的方法,明确教育的内容,注重教育的策略,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
一、重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具有亲密性、早期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只有在家庭教育中,才有可能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与教师相比,家长往往更有条件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更容易察觉孩子内心细微的变化,从而及早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因此,家庭教育的影响比学校教育的影响更持久、更深远。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在青少年成长及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性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其意义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首先,它有助于孩子思想品德和人格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其自主性和自律性。作为家庭成员之一,孩子有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无形中培养了独立思索的能力;同时,家庭中有原则可循,这就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从小培养孩子自我约束、按一定行为规范办事的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意志。在此基础上,就有利于孩子稳定情绪和开朗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家庭各成员间感情融洽,相互沟通,相互支持,使他们有安全感。家庭的安全感使得孩子学会在接受他人帮助的同时,能够理解他人的处境,善解人意,帮助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其次,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发展孩子的情感、意识、兴趣、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同时,又可以提高孩子的智能水平。健康心理可以使个体保持愉快乐观的心境,这对于调动个体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的形成,以及新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和所有神经联系的复活,都是十分有利。因此,为了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家庭就要自觉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 不断提升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
家庭教育方式和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孩子的身心发展关系密切。因为处在社会中的每一个家庭都存在着多层次、多环节的互动作用。社会结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都会不同程度影响到各个家庭系统及其成员。如父母的政治态度、价值观念、宗教信仰、行为态度、期望偏好、心理健康等一方面要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又直接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施加影响。而下一代的身心发展状态,适应环境的能力,成材发展趋势等反过来又对家庭及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不良互动关系和父母心理健康水平的低下最终会导致青少年的身心障碍。有的父母情绪不稳定,对待孩子的态度以自己的情绪变化而变化;有的父母心情忧郁,对待孩子的态度也比较冷淡;有的父母有神经质、精神病、人格障碍或神经症倾向,常常感到焦虑、恐惧和不安全,内心常常有矛盾和冲突,人际关系较差,敌对感较高,不能以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缺乏情感交流和沟通的能力,等等。这些不良的心理状况和不健康的行为对孩子都会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而父母对孩子在学习上的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又使得孩子的身心受到极大的压力,从而陷入不良情绪。孩子的不良情绪同样反过来作用于父母并诱发父母对孩子的不良情绪,从而又进一步影响到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相反,父母的情绪稳定、性格良好、家庭心理气氛和谐,会使孩子开朗活泼、自信乐观、交往能力强。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多是情绪稳定,心理健康的孩子。所以,只有真正提高父母乃至整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发展才有可靠的保证。
三、家长必须系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原理,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前提,就是家长要掌握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和如何实施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第一、家长要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都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和顺序性。每一个阶段都有其共同的规律和特点,并且有后一阶段的不同表现和不同需求,在教育过程中遵循发展规律,既不要超越阶段、超之过急,也不要一味等待,坐失良机。第二、家长要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其个体差异,应尊重孩子。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过程并不是按照相等的速度发展的,也不是千篇一律按照同一方式进行的。因此,家长应在了解孩子心理发展一般规律的同时,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好对孩子的目标期望值和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第三、家长要了解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和实施方法。作为家长,要明确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两个基本要求和任务:一是创造条件使孩子的心理得到健康而充分的发展;二是要能够及时地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并懂得如何有效地进行处理,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问题。
四、家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明确了解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方法之后,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要了解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做什么”的问题。作为家长,在家庭中对孩子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应包括以下内容:
其一:给孩子以正确的人生观教育。主要是端正孩子的人生态度,在孩子心目中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和追求,从小学会做人。
其二: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意志和品德心理。使孩子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小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调节与控制挫折与磨砺的关系。逐步引导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学会冷静分析,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宣泄压力和不良情绪。同时,要指导孩子在遇到问题时,求助于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通过心理咨询,来实现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逐步树立自信心,并形成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
其三: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主要包括自我气质的了解和完善,活泼开朗性格的塑造,广泛的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等。
其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在鼓励孩子刻苦学习、力争优异成绩的同时,要重视对孩子进行注意力、记忆力、观察能力、思辨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掌握有关复习与遗忘的规律,培养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使孩子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形成合适的动机水平。
其五: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心理。使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通过孩子交往准则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辅导与训练,掌握人际交往的社会性和技巧,帮助孩子学会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
其六: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时进行有关方面的教育。尤其是注重对孩子青春期性知识和性心理教育,如青春期性知识的掌握,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交往,自尊与互相尊重的教育等。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应该说,在孩子发展的任何阶段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家长都应该积极关注并正确引导,而不应该对学校有依赖和应付心理。
五、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采取一定的策略,遵循一定的规律,才有可能收到好的效果。家长在这方面应坚持的策略有:
第一、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转变观念。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忽略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的陈旧观念。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表面看来好象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情感淡薄、意志薄弱、性格脆弱,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潜力却极为有限。教育实践的大量事实证明:理想、志气、进取心、勤奋等优良的个性品质,对于促进孩子的发展和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人父母者必须把心理健康作为孩子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加以充分重视,在教育上做到爱而不宠,严而有度。
第二、 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是了解孩子。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的个性、理想、情感、兴趣和能力等个体素质。一般孩子好活动、好模仿、好奇、好问,还具有喜欢成功、喜欢被称赞、渴望得到理解的心理等。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快速发展时期,他们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其内心深处常常充满各种矛盾。他们与外界也常常发生各种冲突,处于不稳定状态,往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这是家庭教育中要特别引起重视的问题。
第三、 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信任孩子。父母同子女的关系,既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又是朋友关系。子女对父母应当尊敬、体谅、爱惜;父母对子女更应当尊重、信任、爱护、帮助。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同子女之间意见不统一或产生矛盾时,应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采用民主协商的方法,并循循善诱,耐心启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时,多尊重孩子的人格,信任他们,关心他们的日常活动,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正当愿望和要求,使他们真正感到父母可亲、可爱、可以信赖。这样,使孩子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心里的秘密讲给父母听,才能取得孩子的最大信任。同时,家长要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他们或许有意想不能的为人处事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凡孩子的事,无论生活上、学习上,父母都应当给予更多的启发性帮助。
第四、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对孩子长期的心理惩罚。孩子缺乏生活经验,偶尔做错一件事,父母就天天骂或时常提及此事,长时间表示拒绝,就会使孩子情绪异常忧郁,甚至延续到成年。有的问题孩子本身就有情绪上的障碍,如果家长自身容易冲动,就会更加严重。更不要在学习上、升学上对孩子施加压力,把孩子的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主要标准,久而久之,使孩子产生厌恶学习、憎恶考试等心理障碍。
总之,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家庭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青少年渴望和家长沟通,也热切希望自己的种种正当言行能得到家长的支持、理解和帮助,更希望心理危机时有来自家庭的亲情安慰。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未成年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从而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厦门市翔安区妇联)
(转载自“中国妇女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