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慢阻肺的两大认识误区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6-23 16:41:02
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上海国际呼吸病研讨会暨第十四届亚太呼吸治疗学会联合会议”上,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教授和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白春学教授发出警告:在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的危害性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公众对该病存在的两大认识误区,导致了近年慢阻肺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持续增加。
误区一:50%的患者根本没意识到自己患病
从20岁开始抽烟,52岁的老王如今两个手指已经发黄,偶尔还会微微颤抖。“以前零星有些咳嗽带痰,我想自己抽烟,又上了年纪,哪有不咳的呀”。可最近两年,老王明显觉得呼吸不畅,有时连上楼梯也困难重重。
在专家眼中:这是典型的慢阻肺发展“三步曲”——开始病症通常不被注意,但患者的肺功能已开始下降。一旦症状出现,已经到了慢阻肺的中晚期,往往错失了治疗最佳时机。急性发病时,患者肺部功能将失去一半,严重者更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在所有肺部疾病中,慢阻肺称得上是最“不动声色”的“杀手”。据统计,至少有一半的慢阻肺患者根本没意识到自己患病,因而导致病情一再贻误。
针对这一误区,专家们建议:45岁以上人群应像量血压一样,定期到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测。高危人群,如抽烟人士、有家族病史者更应“提高警觉”,应从40岁就开始。如果在疾病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做出努力,可大大降低慢阻肺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误区二:患者不能坚持科学治疗
去年冬天,因为慢阻肺急性发作,60岁的老朱住院治疗了两周。出院后,他觉得病情好转,便自说自话把药量减半,最后索性停了药,“觉得自己完全好了”。可今年秋季,急性发作再次袭来,导致他心肺衰竭。眼下,畅快呼吸是什么滋味,老朱已经记不起来了。
专家强调,慢阻肺难治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许多患者未能坚持科学治疗。很多人会在一个阶段治疗之后中断继续治疗,以为只要不发作就没事了。事实上,每次病情加重都对心肺功能造成“叠加”损害,导致患者健康状况恶化。所以即使是处于稳定期的患者也应该坚持治疗,适度进行康复训练,提高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加重发作,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专家们表示,目前医学上尚未有彻底治愈慢阻肺的手段,关键的目标只有一个——减少发作。可以这么说,聪明的医生通过治疗来防止疾病发作,而不是在患者发作时给予治疗;聪明的患者通过坚持治疗来防止疾病发作,而不是在发作时才接受治疗。
相关链接 秋冬季预防慢阻肺全攻略
每年11月至第二年3月是慢阻肺的发病高峰。一场普通的感冒就会使慢阻肺“雪上加霜”,而老患者更易出现急性反复发作,表现为咳嗽、痰量增多、呼吸困难加重等,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此时必须积极就医。
秋冬季如何远离慢阻肺?
一、戒烟。据统计,我国约有70%的慢阻肺由吸烟引起,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病因,长期吸烟最终导致支气管的阻塞和肺结构的破坏。有科学研究表明,如果能够及时戒烟,慢阻肺的发生率可以减少80%-90%。吸二手烟也可能造成慢阻肺。
二、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感冒及其他疾病感染。气温下降时,室内空气流通较差,在外娱乐休闲(比如逛商场、唱卡拉OK或打牌时),要避免长时间待在被烟雾充满的房间和被空气污染的空间,同时避免接触感冒或伤风的病人。慢阻肺患者应及时注射流感疫苗。
三、注意膳食营养合理。营养不良不仅损害肺功能,还会削弱机体免疫机制。平时应摄入足够蛋白质,多吃蔬菜、水果和奶类食品,合理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及钙,生、冷、辛辣、油腻食物要少吃。
四、适当运动。这也是预防和治疗慢阻肺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步行、太极拳或跑步等各种不同强度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强肌肉活动度和增强呼吸功能,还可以增强体质。
五、遵医嘱服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共同发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推荐,长效抗胆碱能支气管扩张剂如思力华是慢阻肺维持治疗的首选药物。一日一吸的药物不仅能显著而持续改善肺功能,减少慢阻肺急性发作,同时也能大大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慢阻肺患者现状调查
在2002年进行的一项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病在中国4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8.2%。如果将之折算成病人数则意味着国内约有4300万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其中,男性的患病率远高于女性,城镇的发病率略高于农村。
为更深入调查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经济负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何权瀛等6名呼吸领域专家组成的项目指导小组在葛兰素的支持下,于今年8月至10月对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沈阳、西安6个城市进行了“共抗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现状研究,并对近30家三甲医院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对720位患者和240位医生进行了面对面的调查。情况如下:
慢阻肺有低龄化趋势,最低患者年龄仅为37岁。
慢阻肺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老人病”,离我们非常遥远。然而本次研究中,有9%的患者反映其初次确诊慢阻肺时的年龄在40岁以下,接受调查的患者最低年龄仅为37岁。在过去的三个月内,大多数慢阻肺患者有咳嗽、咳痰、呼吸急促以及喘息等发作,日常活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限制。主要除吸烟以外、长时间高强度接触烟尘,特定的化学物质和室内外污染物都可增加患慢阻肺的危险。
年人均直接医疗费用高达11700元,经济负担沉重。
在过去12个月内,43%的慢阻肺患者至少有过一次因该病住院治疗的经历,这个数据远远高于2003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城市全人群的4.2%的住院率。慢阻肺患者每年人均直接医疗费用高达人民币11700元。
慢阻肺死亡率高,是“不动声色”的杀手。
2005年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在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构成中占12.6%,排第4位;在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构成中占23.5%,排第1位。许多慢阻肺患者不知道自己已患该病,导致病情一再贻误,等到病情严重加重时才去诊治,此时患者肺功能往往已经下降到正常的一半,因此,提早做好预防工作并积极监控慢阻肺是有积极意义的。
据悉,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发起的中国慢阻肺联盟已于日前成立,这将会对我国的慢阻肺防治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转载自《文汇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