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果冻案例”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11-02 08:09:13
本书的范例大都来自现实生活。它们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魔法。下面的“果冻案例”有口皆碑,绝大多数家长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下午5点45分,你正在做饭。8岁的女儿走进厨房。休 闲 居编 辑
“我可以吃一块奶油果冻吗?”
“不行,亲爱的。”
“为什么不行?”
“我们6点钟就要吃饭了!”
说到这里,应当就此打住!这是一个理由充分的回答。孩子有明确的要求,而你也给出了明确的回答。你的回答恰如其分,不必再过多地浪费口舌。不过孩子的要求没有满足,目的没有达到,也许不肯就此罢休。她用一种恳求的语气,马不停蹄地继续向你“施压”。
“我知道快吃晚饭了。可我还是想吃果冻嘛!”
现在你该怎么做呢?你八成儿有点儿不高兴。你已经说过不行,你也给出了拒绝的理由。你非得把你的回答重复一遍吗?还是索性不搭理她,任凭孩子磨磨蹭蹭?
此时可能出现3种不同的情形——
第一种情形:妈妈相信“孩子是‘小大人’”的说法。她觉得孩子应当通情达理。只要及时上一堂德育课,就能使孩子知难而退,就能纠正孩子的言行,解决所有的问题。
第二种情形:面对孩子的纠缠,妈妈明智而果断地实施魔法1-2-3。对这一新生事物,孩子起初有些不适应。
第三种情形妈妈继续使用魔法1-2-3。孩子果然“中招”,不再纠缠。
范例1—妈妈相信“孩子是‘小大人’”:
“我可以吃一块奶油果冻吗?”“不行,亲爱的。”“为什么不行?”“我们六点钟就要吃饭了。”“我知道快吃晚饭了。可我现在就想吃果冻嘛!”“我说过,我们快吃晚饭了。你不能提前吃东西。”“您什么也不给我,从来都是这样!”“你说什么?我什么也不给你?你没有衣服穿,还是没有房子住?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好,就算现在给你吃的,几分钟以后,你还吃得下晚饭吗?到时候,你要让我一口一口地喂你吃吗?”“半小时以前,您给了乔尔一块果冻,我可都看见了!”“听着!难道你和弟弟一样吗?他很听话,每次都能把饭吃完,可你呢?”“我保证——我也没有问题!”“别对我保证什么了!老是保证来、保证去的,可从未见你真正履行过。蒙妮卡,我得好好提醒你了!昨天下午4点半,你自作主张,提前吃了半份花生酱,还有一块果子冻三明治。可晚饭时你什么都没吃。我说的没错吧?难道你都忘了吗?”“您要是不给我果冻,我就去自杀!哼,瞧着吧!就算自杀失败,我也会离开这里!离开这个家!”“够了!你越来越不像话了!我讨厌听你说这样的鬼话!!”
家长不合时宜的劝说,只会使自己陷入更大的麻烦。妈妈说的都是实情,但她说得越多,情况就变得越糟。
在第二种情形下,妈妈开始动用魔法1-2-3。妈妈想让孩子更快地打消念头。由于这是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孩子一时还不适应,她的第一反应就是抗拒。
范例2—妈妈使用魔法1-2-3:
“我可以吃一块奶油果冻吗?”“不行,亲爱的。”“为什么不行?”“我们六点钟就可以吃饭了。”“我知道快吃晚饭了。可我现在就想吃果冻嘛!”“1!”妈妈脱口而出。“您什么也不给我,从来都是这样!”“2!”“您要是不给我果冻,我就去自杀!哼,瞧着吧!就算自杀失败,我也会离开这里!离开这个家!” “3!好了,从现在开始,关你5分钟禁闭。”
妈妈做得很好。她把孩子送到房间里,让其独自“反省”去了。厨房里的这个小插曲,可以宣告结束了。
当孩子越来越害怕这种方法后,你会更快地收到成效。请看第三种情形(此时,妈妈已经连续几天对孩子使用了魔法1-2-3。魔法的威慑力越来越大)。
范例3—几天后,妈妈再次使用魔法:
“我可以吃一块奶油果冻吗?”“不行,亲爱的。”“为什么不行?”“我们六点钟就要吃饭了。”“我知道快吃晚饭了。可我现在就想吃果冻嘛!”“1!”(魔法再次“降临”,她吓了一跳)“噢,那我就不吃了吧!”孩子嘀嘀咕咕地从厨房走了出去。
妈妈做得好!孩子嘀咕当然是表示不满,不过不必因此而数数,因为棘手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孩子已离开厨房,你也用不着穷追猛打,冲着她再次数数。如果孩子气急败坏地对你说:“哼!你这个讨厌的妈妈!”你就不要犹豫,应该立即数3,并把孩子送进禁闭室。
那么,父母不理会孩子的纠缠,是不是一种可以选用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可能有两种结果:
1、孩子很快明白父母的意图,知道不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只能放弃;
2、比起孩子,父母更加倔强,更为固执。他们不动声色,硬起心肠。他们任凭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请求,就是不予理睬。他们要让孩子明白:“我们可不是好对付的,不信我们就试试!”不过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在实施魔法的初期,采用数数的办法才是上策。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