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拉霉素A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26 04:42:27
阿克拉霉素A
[中文别名] 阿柔比星A,阿拉霉素,阿克拉比星,柔红霉素A,阿克拉鲁比西,安乐霉素。休 闲 居 编辑
[外 文 名] Aclarubicin-A,Aclacinomycin-A,Aclacinon.
[外文缩写] ACM-A,ACM,ACR,NSC-208743。
[化 学 名] 2-乙基-1,2,3,4,6,11-六氢-2,5,7-三羟基-6,11-二氧代-4-[2,3,6-三脱氧-4-0-[2,6-二脱氧-4-0-[(2R晟式)-四氢-6-甲基-5-氧代-2H--吡喃-2-基]-a-L-来苏式-已吡喃糖基]氧]-1-并四苯羧酸甲酯。
[分 子 式] C42G53BI15。
[性 状] 本品为黄色或淡黄色冷冻疏松块状物,无臭,极易溶于氯仿和甲醇,易溶于丙酮和水,几乎不溶于乙醚和正已烷。
[药理作用] 本品为日本梅泽浜夫博士从Streptomyces galilacus MA-144M1培养基中分离出的第二代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离出的第二代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ACM-A对癌细胞的生物大分子合成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具有亲脂性,易进入细胞内。细胞摄取后,很快分布在细胞核内,嵌入DNA双螺旋结构,其配基(阿克拉酮)插入附近碱基,至DNA理化性状改变。ACM-A还干扰DNA模板功能,影响RNA聚合酶螺旋结构上的移动,优先抑制RNA,尤其是核仁的RNA合成,抑制RNA合成所需浓度仅为抑制DNA合成浓度的1/10~1/6,而抑制核仁RNA合成所需浓度仅为抑制DNA合成浓度的1/1250~1/170。增殖期细胞对ACM-A的敏感性比静止期细胞约高出5倍,G1期和S期细胞最敏感。低浓度时,细胞先成指数杀伤;高浓度时,杀伤能力与药物浓度呈指数关系。另外,ACM-A具有诱导分化作用,能诱导HL-60人早幼粒细胞株分化成熟,明显抑制期细胞的增殖;还可诱导小鼠WEHL-3BD+粒单白血病细胞向粒系方向分化。
[体内过程] 肿瘤患者静脉注射ACM-A40~100mg后,全血血药浓度迅速降低,但活性代谢物浓度为20-30mg,可维持12小时以上;若静脉滴注20mg(1小时),血药浓度为10-20mg,亦可持续12小时以上。静脉注后,很快分布到全身各组织中,以肺浓度为最高,其次为脾、胸腺、小肠、心脏;在肝、肾中以配基类代谢物为主。原型药和糖甙类型(紫红糖胺、2-脱氧岩灌糖、烬灰红糖)在胆汁中排泄较多,在尿、粪中排泄较少;配基类代谢物主要由尿、粪排泄。
[临床应用]
(1)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
(2)恶性淋巴瘤,有效率为53.3%。
(3)食管癌,胃癌,肺癌,乳腺癌,膀胱癌,卵巢癌,骨肿癌,软组织肿瘤等。
[用法用量] 临用前,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溶解,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1)大剂量长间歇疗法:80~150mg/m2,间隔3周重复1次。
(2)中-大剂量短短疗法:20-40mg/m2,24小时滴注,连续2~5日。
(3)小剂量长程疗法:10-30mg/m2,连用6-30日。
(4)儿童用药:10-15mg/m2,连用7日。
急性白血病,每日1次,每次0.4mg/kg,10-15日为1周期,休息14日重复;恶性淋巴瘤,每日1次,每次0.4mg/kg,7日为1周期。
[不良反应]
(1)骨髓抑制:可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及出血倾向、贫血发生。
(2)心脏毒性:偶见心电图变化,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毒性比ADM小1/10,对心脏损伤较轻。
(3)胃肠道反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偶见转氨酶升高,亦可合并消化道出血、口腔炎等。
(4)中枢神经系统:头痛,倦怠。
(5)其他反应:肾功能损伤,膀胱炎,皮疹,色素沉着,脱发,乏力,发热等。
[禁 忌 证] (1)肝肾功能受损者、老年患者、水痘病人及孕妇、儿童均慎用。
(2)对用过ADM、DNR(柔红霉素)的患者慎用。
(3)有心功能异常、心脏病史者、过敏史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注射若漏于血管外,会引起局部坏死。
(2)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像、肝肾功能及心脏功能。
(3)用药期间若出现严重感染、发烧或出血倾向、心衰或心电图异常者,应停药。
(4)药液溶解后应及时用完,应避免与PH>7的注射剂配伍,以免混浊。
[制剂规格] 注射剂:10mg/支,20mg/支。
[贮 藏] 密封,在阴凉干燥处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