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发作与5-羟色胺有何关系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1-08 17:22:19
5-羟色胺在体内分布广泛,胃肠道的肠嗜铬细胞中含有90%,其余分布在血小板(8%)和脑(2%)中。血液中的5-羟色胺几乎全部位于血小板致密体中,当血小板活化时释出,而血浆中游离的5-羟色胺很少。5-羟色胺具有引起平滑肌收缩以及升高体温和血压的作用,它作用于各种平滑肌、胶原组织和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神经递质。与血小板结合的5-羟色胺在诱发血栓素释放反应中,或在胶原、免疫复合物、病毒、肾上腺索、利血平等作用下可释放出来。
本世纪60年代,研究人员发现某些偏头痛患者在其头痛发作时血中的5-羟色胺减少,尿中的代谢产物5-羟吲乙酸增加,因而推测5-羟色胺在偏头痛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以后的研究发现,大约85%的偏头痛患者在头痛发作期中,血小板5-羟色胶水平降低,尿中5-羟色胶水平增加。少数患者尿中5-羟吲哚乙酸水平增加,进一步证实了5-羟色胺在偏头痛发病中所起的作用。休闲 居 编 辑
脑内5-羟色胺神经元位于脑干的中脑中缝核,不稳定的5-羟色胺能神经作用于中缝核神经元,可能是偏头痛发病的核心。5-羟色胺能神经的变化并不局限在中枢神经系统,还分布在小肠的肠肌丛。当偏头痛发病时,引起肠道的5-羟色胺能神经功能失调,这可能是偏头痛伴有胃肠道症状的原因之一。5-羟色胺能神经广泛分布在皮质的各个部位,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这可解释偏头痛症状的多样性。况且,5-羟色胺能受体可调节卵泡激素,由此可以理解偏头痛患者在妊娠、哺乳、月经、绝经等阶段症状改善或恶化的机制。
衰老可使5-羟色胺能受体减少,因而可以解释偏头痛患者随年龄的增大其症状可改善或消失。 睡眠时偏头痛发作减轻或消失,是临床常见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与中缝核5-羟色胺能递质睡眠时触发作用消失有关。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