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4-22 04:47:16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脂肪肝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明确,下列因素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1. 脂肪代谢异常:(1)游离脂肪酸输送入肝增多;(2)肝合成游离脂肪酸或由碳水化合物合成甘油三酯增加;(3)脂肪酸在肝线粒体b氧化减少;(4)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分泌减少,甘油三酯转运障碍。
2. 激素影响:雌激素、皮质醇、生长激素、胰高糖素、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可能通过改变能量代谢来源而诱发脂肪肝形成。休 闲 居 编辑
3. 环境因素:饮食、营养状态、食物污染及肝炎病毒感染(主要是HCV)等因素与脂肪肝及其并发脂肪性肝炎、肝硬化有关。
4. 遗传因素:无论是酒精性或非酒精性,都存在一定的遗传发病因素。ALD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乙醇脱氢酶(ADH)、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或称微粒体乙醇氧化系(MEOS)、醛脱氢酶(ALDH)均有遗传多态性,当存在高活性ADH同功酶,高活性CYP2E1或低活性ALDH时,可致乙醛产生率增加而氧化率减退。
5. 氧应激及脂质过氧化损伤:促氧化物增多和抗氧化物减少的氧应激,可致来自分子氧的游离基或反应性氧产生增加,反应性氧与多价不饱和脂肪酸起脂质过氧化反应生成过氧化脂质。
6. 免疫反应:新抗原表达、淋巴细胞表型改变、体液抗体及细胞因子出现与免疫反应有关。
7. 肝筛改变:肝窦内皮细胞层呈筛孔状结构(即肝筛),其对脂质代谢具有选择性,以维持肝脏结构的正常;肝筛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可引起脂质代谢障碍导致脂肪肝、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8. 游离脂肪酸的作用:肝脏脂肪氧化磷酸化和脂肪酸的b氧化受损在脂肪性肝疾患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9. 缺氧和肝微循环障碍:长期严重的脂肪肝可因肝内代谢严重紊乱或者脂变的肝细胞压迫肝窦,引起肝细胞缺血坏死,从而诱发肝纤维化肝硬化。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肝硬化的进程和机率不同,可能与两者引起肝微循环障碍及缺氧的程度不同有关。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