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高学历“挤占”低学历就业岗位现象调查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3-09-23 18:21:45
2006年7月,全国高校硕士研究生扩招后的首批学生即将毕业。记者近日在黑龙江、吉林、辽宁部分高校了解到,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硕士研究生不得不“委曲求全”,做起了本科生、大专生甚至中专生就能胜任的工作。由此带来高校毕业生以学历学位为主导,由高到低单向挤占就业岗位的现象。
扩招后首个硕士研究生就业高峰来临
据东北三省教育部门提供的情况显示,2006年三省硕士研究生毕业数量达到历史之最:辽宁全省毕业研究生14875人,与2005年相比增幅高达59.33%,其中硕士毕业生12423人;吉林省今年毕业研究生总数达到11123人(含近2000名博士生),人数较上一年增长也十分显著。辽宁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范龙、吉林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孙维杰等人指出,2006年是扩招后我国迎来的第一个研究生就业高峰年.研究生就业难将是就业服务部门下一步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即将从吉林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小王告诉记者,她从2005年上半年就开始找工作,为此还跑到几百公里外的黑龙江的一些单位应聘,但最终都杳无音讯,她说:“当初我考研就是因为感到本科生就业太难,没想到现在硕士要毕业了,工作还是一样很难找。”
记者不久前在哈尔滨举办的一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上看到,不仅专门招聘研究生的单位被围得水泄不通,就连仅要求本科学历的单位前也有许多研究生驻足咨询。在沈阳市的一场双选会上,铁西新区人事局为区内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招收30名本科毕业生,不到一个小时就收到六七百份简历,其中研究生简历接近百份。
据了解,东北三省大部分硕士毕业生都想留在大城市就业,对月薪的要求也在3000元左右。然而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硕士研究生的优势并不十分明显,想留校,学历不够;想考公务员,竞争相对也是十分激烈;同时,由于没有过多的实践经验,到企业仍然要从头学起。虽然一些重点高校的热门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形势相对较好,但相当一部分研究生仍然对就业感到茫然。
就业难造成高学历对低学历的就业岗位“挤占现象”
沈阳某师范院校教育学专业一共有15个硕士毕业生,迄今都没落实工作。一名姓王的女生说:“现在中小学都不缺老师,大学只招博士生,我连月薪2000元的工作都找不到,甚至连个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念了近二十年书,没想到一毕业就面临失业。”
针对研究生就业难问题,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处处长王确指出,当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同台竞争时,往往是学历高者更易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结果是博士研究生抢了硕士研究生的饭碗,硕士研究生抢了本科生的饭碗,本科生抢了专科(高职)生的饭碗。此外,一些用人单位盲目追求用人的高学历,本来本科生就可以填补的工作岗位,却只招研究生,这种以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高校毕业生以学历学位为主导,由高到低单向挤占就业工作岗位的社会现实,无疑使本已十分严峻的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工作“雪上加霜”,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就业市场,人为抬高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准入门槛。
黑龙江省教育厅学生处副处长高铁春说,目前研究生就业呈现两方面状况,一方面,由于国家加大研究生培养力度,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多,很多高校研究生占全校学生的比例较大,带来就业难;另一方面,研究生就业结构不合理,面对艰难的就业形势,很多研究生不得不委曲求全从事本科生、大专生甚至中专生就能胜任的工作,造成国家资源和人才资源浪费。此外,研究生进入就业领域以后,使得同年毕业的本科生、专科生就业更难,陷入残酷的人才竞争和人际关系危机,也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带来压力和不稳定因素。
多管齐下应对“挤占现象”
专家认为,研究生就业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及研究生个人应联动起来,通过转变观念,调整就业布局,使更多研究生能实现就业。
范龙、孙维杰、高铁春、沈阳人才市场主任孟庆伟等人提出,从研究生自身来讲,在校时注重培养技能,就业时降低标准、拓宽视野,找准定位,克服择业功利化和择业目标短期化的倾向。而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解决研究生就业市场的供求失衡问题。同时,加大对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的投入,提高毕业研究生的工资待遇。
此外,用人单位也应建立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使有才能的人能够脱颖而出,避免人才使用配置错位,人才资源闲置浪费。
(转载自“新华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