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市场正在感受资本“风暴”气息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8-15 05:37:45
《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医疗机构实施分类管理,为我国医疗服务产业大规模进行“资本运作”在政策上扫除了障碍。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外资对医疗服务市场的热情,更为医疗资本市场带来了“风暴”来临前的气息。 --尴尬经营现状与迥异市场空间 我国医院的筹资来源主要是政府投入、医疗技术和药品收入三部分,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政府投入就一直难以满足医疗机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很多政府投入占收入主要比重的医院都已是举步维艰。 在众多医院不景气的同时,医疗消费市场的空间却是另一番景象。据了解,目前我国年人均医疗消费只有31美元,医疗消费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不足4%。而在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医疗消费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我国医疗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由此可见一斑。 --外资介入为医疗资本运作提供机遇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1年底,经卫生部批准设置的中外合资合作医院有38所,这还不包括其他形式的医疗机构。如创建于2000年的广东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就是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和美国遗传与辅助生育研究所合作创办的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诊疗中心。为实现资本扩张,他们在上海投资建立了“上海集爱”之后,又于去年开始筹备建立“哈尔滨集爱”。 憋足了劲要进入中国市场的外来资金,不仅预示着医疗市场份额将按照市场机制的原则重新分配,同时也为一些提前感受到危机、并及时调整战略的中国医院带来了进行资本运作的机遇。 据从事医疗机构资本运作顾问咨询的太平洋医信科技有限公司有关人士介绍,很多等待着大举进入的外来资金都在寻求合作伙伴,只是一时对政策还有些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国内许多有技术、有项目、期待再造的医院却正苦于融资无门。要促成这样的“跨国婚姻”并不容易,而一旦联姻成功,前景喜人。 --内部合纵为资本运作提供有益尝试 对早已习惯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医院来说,资本经营是个全新的课题,部分医院开始主动出击。以神经外科闻名海内外的上海华山医院,根据本院床位不能满足患者需求的状况,主动对与自己主营业务相关的几家医院进行重组,分别设为“普陀”、“浦南”和“伽玛刀”分院,并将自己的专家也分别派驻到各分院,分院完全按“华山”模式进行管理,招牌也统一用上了“华山”字号。 除纵向联合外,同类医院进行横向重组也是现代医院在资本经营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模式。但这些尝试在实际操作中遭遇了产权不明晰等问题,重组后的医院集团当然也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资本运作的产物。业内人士认为,即便如此,这种重组毕竟能产生一定的规模效应,通过对药品、医疗器械、医用材料等的集体采购,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而相同的管理模式,也更方便实现医疗资源共享。 --上市资产搭上资本直通车 相对还在资本运作进程中苦苦摸索的医院而言,早已在资本市场上摸爬滚打爬多年的上市公司动作则要迅速得多。属民营企业的山东万杰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杰高科),1992年就开始将万杰医院作为公司的优质资产进行培育。目前,万杰医院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肿瘤诊断和治疗设备,而且还有了一批医疗和科研骨干以及一个比较知名的品牌--“万杰”。 尽管医院仅占万杰高科总资产的15.85%,然而2000年和2001年中期医疗服务收入却分别达到1.04亿元和6603万元,其主营利润率高达60%左右,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接近40%,由此可见其盈利能力远远好于上市公司的其他资产。 实力雄厚的医院也看中了“上市”这块大蛋糕。拥有西部地区最大的股份制医院--西安高新医院和一家社区医院的西安高新医院有限公司,在今年的5月23日和6月17日分别以接受转让和托管的方式,实际控制西安解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解放)股份3012.9万股,而成为陕解放第一大股东。据业内人士分析,陕解放股本适中,且有配股资格。待时机成熟,大股东很有可能通过资产置换,将医院装入上市公司“壳”中,使公司转型为医疗产业。 可以想见,资本对医疗服务业掀起的风暴的冲击将会越来越猛烈。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