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药行业未来运行趋势的分析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2-16 12:08:41
在现代经济中,信心和预期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新世纪之初的中国经济以蓬勃的生机、辉煌的成就昭告世人。作为国民经济组成部分的医药行业,在经济运行的质和量上,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中药工业是医药行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如果说去年上半年我们还在为中药工业发展趋缓而忧心忡忡,那么到了年终岁尾之时,我们欣喜地看到中药工业在经受了内外市场的严峻考验后正在调整中稳步前进。 一、新一年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有利因素 宏观层面: 1.制度与政策环境将更加有利于经济增长。“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目标将极大地增强人们的信心,新一届政府将会以更强的积极务实的姿态推动各项改革事业向前发展,从而为2003年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提供重要制度与环境保证。 2.继续实施积极稳健的宏观政策,能够推动国民经济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刚刚召开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显示,2003年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坚持积极稳健的主基调。在当前我国有效需求仍然不足、通货紧缩压力依然存在的形势下,财政政策将继续保持积极性,这些良好的政策氛围将会对今年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3.入世的积极效应将会进一步释放。我国入世后大大加快了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同时,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由此也得到了明显增强。2002年,入世的积极效应得到了明显的集中释放,外商纷纷加大了对华直接投资力度,我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和地区性的研发和运营中心。这一趋势在2003年将会继续体现。尽管近几年世界贸易保护主义在一些领域有所抬头,但随着我们对世贸规则的逐步熟悉和入世协议的逐步落实,2003年我国的出口环境将会进一步改善,从而有利于出口保持平稳增长。 4.消费需求不断提高将进一步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尽管我国整个消费需求的内在稳定增长机制还未最终形成,但在新的一年中仍然有望进入快速稳定增长轨道,对扩大内需和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会逐步提高。一些消费热点处于加快酝酿过程中,对改善我国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者信心,进而带动生产结构调整,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快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行业和企业层面: 在新的一年里,医药行业将以“十六大”提出的“四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为动力,在国家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必要力度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努力使医药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 1.明确发展方向。我国有关政府管理部门提出了扶持和支持中药产业发展的明确方向,制定了向中药现代化倾斜的积极政策。明确指出,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方法,按照国际认可的医药标准和规范,研究开发能够进入国际医药市场的中药产品,初步建立我国中药研究和生产的标准规范体系,培育一批跨国中药企业集团,增强我国中药的国际竞争力。这一总体目标的提出,为我国快速发展中药产业指明了方向。 2.全方位地加快中药行业产业升级。医药行业从政府、企业、社会三方面都积极加快了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这一系统工程实施的步伐,从种植源头开始,加强中药材资源的培育和保护,建立中药材产业化生产基地,直至加快建立和发展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开发中心等,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全方位调动优化中药产业结构的内在动力,产业升级的步伐空前加快。 3.企业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近年来,中药企业不断加大GMP改造步伐,一批以同仁堂科技股份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天津天士力集团等为代表的行业排头兵企业,闯出了一条传统优势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科技发展的新路子;一批中药上市公司和社会投资者加大了对中药行业的投资,相对缓解了中药企业资金不足的困难,以往投资拉动主要依靠政府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我国加入WT0后,许多科研单位对新药的开发重点转向传统药、民族药、中草药、植物药等天然药物,这就为我国中药工业奠定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对于改善中药行业R&D投入严重不足、加快产业升级创造了难得的条件。 4.医药市场需求继续旺盛发展。医疗保障网的建立健全、享受医疗保险人群覆盖面不断扩大、居民对健康、康复和生存质量提高的需求不断旺盛、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等等,都为医药市场需求客观上创造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中药产品在我国医疗市场上具有稳定的消费人群和良好的疗效及品质,只要抓住市场和市场变化的机遇,就完全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运作上取得新的业绩。 二、制约2003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制约2003年经济增长的因素除了短期因素,更多的是长期性因素,对于医药行业快速健康发展、需要争取更好的宽松环境,具有一定影响。 宏观层面 1.经济增长仍然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通货紧缩与有效需求不足紧密相关,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需要高度重视的长期趋势,预计2003年这一状况也难以得到实质性改观。我国商品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将继续存在,社会上大量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资金充足而资本不足、资金的资本化仍然存在明显的体制性障碍,民间投资仍难以全面启动,这些都是长期性、体制性因素,不能寄希望于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性改善。 2.出口增长将面临较大压力。一是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仍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特别是欧洲、日本经济在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下,复苏前景相当不乐观,美国经济增长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二是在我国去年出口高增长的情况下,国际市场对我国反倾销控诉数量明显上升,预计2003年这一现象不仅在西方发达国家会继续增加,而且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将呈上升趋势,这会对我国产品扩大出口形成障碍;三是2002年出口增长得益于入世效应的第一次集中释放,而2003年入世效应释放可能有一定的放慢。 行业和企业层面 l.企业组织结构问题难以在短时期内得到有效解决。长期以来,中药企业规模小、单体竞争力差、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过度竞争、供过于求。据经济界预测,我国今年物价将有可能继续下降,这将不利于改善企业的销售环境,造成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使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如果这一预测兑现,对去年已经在市场运营和销售绩效方面表现不佳的中药企业无疑会雪上加霜,造成新的困难。 2.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从去年中药商品市场运作的绩效状况看,中药商品供过于求、产销衔接不佳的情况十分明显。一方面说明中药行业亟需加强市场运作,以降费增效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另一方面也说明,中药行业无论从产品、生产、营销等各方面,都亟待加快传统优势与现代化发展相结合的步伐,为加快两者的接轨和融合赢得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现实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在国际、国内市场都面临空前激烈竞争的今天,没有科技创新、没有产业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一个产业的发展是难以很好掌握制胜权的。 3.产品难以短期内积极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长期以来,我国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滞后,大部分中药的质量标准与国际上对植物药的要求有相当距离。在植物药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我们不仅没有拥有国际权威性的质量标准和检测中心,而且难以用现代手段说明中药作用的本质、作用机理和药性理论,这就难以掌握国际市场上的主动权和占有权,不仅中成药出口将继续出现逆差,而且中药材大于中成药出口的不合理现象近期内也仍然难以改善。 三、预测 基于去年中药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对2003年宏观经济形势、行业经济形势的分析,预计今年中药工业发展将有可能出现以下几点表现: 1.总体经济运行形势难以从根本上改善低速增长的态势。预计今年在全国医药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总体格局中,中药工业各项生产、效益指标仍将保持低速而平稳增长的基调,但经过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增长幅度会在去年的基础上有一定提高。 2.市场运营绩效会有一定改善。在经历了去年严峻的市场考验后,中药企业在市场开发和营销运作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和适应。在新的一年里,广大中药企业将会根据新的市场形势,加强市场开拓力度,努力降低销售成本费用;政府和协会将加强改革措施的规范化和透明化,加强信息指导,使企业在有所净化的市场环境中取得较好的经营业绩。 3.科技创新引导中药现代化、产业化步伐将迅速加快。政府出台的加快中药现代化、促进产业升级的一系列倾斜性政策将会释放出积极效应,中药科技化的步伐会明显加快。在政府、企业、科研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齐心推动下,无论在创新中药研发水平上,还是新产品开发、质量标准体系建立等方面都会取得新的进展。 4.企业组织结构将会出现较大改观。随着中药行业盈利性较好的产业特征的进一步表现,将会受到更多投资者的青睐,同时由于中药行业排头兵企业的带动,中药行业的兼并、收购将继续“热度不减”。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较好产品品牌、较科学管理机制的企业集团得以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拉动中药产业升级发展的中坚力量,也为中药行业有效改善企业组织结构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5.出口难以有效扩大,但持续下降的状况会有所缓解。由于国际植物药市场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中药工业尚未形成完备的产业结构等内外客观因素的影响,使我国中药产品长期不能与国际接轨,而这一差距又非短期所能解决。因此,在未来2~3年内中药产品的出口仍将受到较大阻滞,出口难以有效扩大。但随着我国政府扩大出口扶持政策力度的加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信心上升,以及行业排头兵企业优秀品牌商品在国际市场销售的加强,我国中成药出口持续下降的状况会有所好转,中药材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会继续增长。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