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原料药上市公司运行状况分析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8-24 03:12:43
新华社信息 据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提供的信息,从宏观面上看,目前有更多理由看好化学原料药上市公司板块。 与其他医药类上市公司相比,化学原料药上市公司具有以下特点: 一、国际竞争力强 首先,化学原料药产业是目前整个医药产业中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我国在青霉素、头孢菌素及其中间体、维生素C、维生素E、皮质激素类、抗癌药物等非专利药物原料方面,很多品种的销售规模都达到国际前三四位的水平,部分品种国际市场价格转暖,有望使一些企业现有利润空间进一步增大。今年第一季度,华北制药集团、东北制药集团、双鹤药业、天津药业等大型国有企业实现利润均同比提高30%-70%,这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 从出口额与国际竞争力看,目前我国化学原料药贸易额已经达到世界第二的水平,两个具体产品的事例是:地塞米松经过十余年的技术革新曾将法国罗素等国际巨头挤出中国市场,另一方面,生产能力过剩的VC也使得国际市场价格从十多年前的13-14美元下调到3美元以下,很多国外大公司被迫退出市场。 二、企业重组要求高 化学原料药行业目前正处在通过重组加速产业整合与升级换代,使我国由原料药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关键时刻。相对于国际十大药厂如火如荼的重组并购来说,我国的大型企业尤其是四大抗生素企业的内部重组,以及华润集团对东北药、华源集团对哈药集团的重组计划大多搁浅。但应注意到,重组进程仍然没有停止。例如鲁抗医药计划与华润重组,一经报纸披露,股价表现明显与当时的大盘走势背离。 预计不断加速的优胜劣汰,将令生存下来的少数化学原料药企业能够在近几年内迅速壮大,在部分品种上成为世界主要供应商,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投入、避免恶性价格竞争的目标的实现可能已不遥远。这也与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医药行业“十五”规划中“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着力培育10个左右年销售额100亿元以上的大型制药企业集团,这些企业年销售额占全国医药工业企业销售的30%左右,其主要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相吻合。 三、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大 与国际上“转移生产”的大趋势相符,国内原料药固定资产投资又有抬头。应注意到目前在建的大型投资项目使得青霉素与头孢类抗生素再次呈现一派投资热潮,表明国际市场转移生产的热情与业界对部分原料药价格的乐观是有一定依据的,这些项目有: ――今年6月投产的全兴股份千吨级青霉素原料药基地; ――印度与山西同领药业公司的千吨级青霉素项目投资; ――哈药集团与世界最大青霉素供应商荷兰DSM公司在张家口的投资项目; ――头孢类方面,新华-肯孚与石药集团也纷纷扩产头抱类原料药项目; ――这些市场扩容带来的产品价格中枢下移,以及技术突破造成的阿莫西林系列产品换代对青霉素原料药产业的压力都不容忽视。预计2002年国际青霉素价格仍可稳中有升,但是大部分品种已经供过于求。 四、兼具外资并购与统一指数概念 从题材上讲,除了前面提到的重组题材外,作为市场热点的外资并购、统一指数概念在医药股,尤其是中低价原料药生产企业层面都有集中反映。过去一两年间就发生了多起对外扩张:海正药业收购一家美国医药商业企业、浙江医药出口左氟沙星到德国拜耳公司、通化东宝出口上亿元胰岛素原料药到埃及等国。预计入世后部分企业对外扩张的步伐将加速。 目前,国内原料药企业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首先是长期价格竞争造成产品利润率偏低,很多品种的毛利率不到25%。这部分因素受青霉素、VC等品种国际市场价格回暖的影响较大,短期内较为乐观;其次,国有企业经营体制的缺陷造成激励机制不足,造成人才外流,需引起重视;另外,低水平重复建设势必使得一些竞争力不够的地区与企业重蹈10年前彩电行业、20年前汽车行业的覆辙。 反观近几年突飞猛进的浙江省原料药制造业,基本都是在克服这几项不利因素的前提下经过价格竞争、质量竞争,部分企业最终上升到技术竞争、资本竞争等高级层面上来的结果。 由于医药类上市公司全行业集中度达到27%以上,远高于其他行业在证券市场的平均分布(10%-12%左右),集中体现在大型化学原料药公司很多都已上市。从一定意义上说,这部分化学原料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也反映着一段时间内我国医药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因此这些企业的走势更值得长期关注。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