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流通业日益受到上市公司青眯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29 22:44:11
新华社信息北京3月27日电 国研网消息,去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投入
巨资,或并购重组医药流通企业,或斥资建设医药销售网络和渠道,强势介入医
药流通行业。种种迹象表明,医药流通业正越来越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眯。
医药商业上市公司首先通过兼并收购打响了市场扩张的第一枪。桐君阁(0
休 闲 居编辑
00591)树立了大批发、大规模、大物流的医药商业发展战略,通过收购兼
并先后拓展在北京和四川各地的商业资源,使2002年前三季度商业销售收入
达112952.64万元,同比增长137.32%。目前,该公司已拥有直
营连锁药房近200家,“加盟特许经营”药房1000多家,成为国内最大的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上海医药(600849)则先后投资组建江西南华医药有
限公司、河南华氏医药有限公司等,并与童涵春堂、长春医药公司等积极推进跨
地区、跨行业的全国战略联盟,形成了拥有千家连锁药店和主要批零业务达10
亿元以上的市场网络。同时,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也开始更加重视销售终端建
设。复星实业(600196)投资北京金象、北京永安复星医药公司等项目,
加快销售网络建设;双鹤药业(600062)通过积极推进大商贸战略,使商
业网络辐射华东、华北等广大地区;三九医药(000999)则提出创建万家
三九连锁药店的目标。另外,一些非医药类上市公司,如亿利科技和胶带股份
等,也纷纷通过收购或资产重组等方式涉足医药流通行业。
业内人士分析,搅动医药流通业风起云涌的重要原因是正在进行的GSP
(药品经营质量的管理规范)认证。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规定,到2
004年底没有通过认证的药品经营企业,将被取消经营资格。该政策的直接影
响,是通过抬高门槛实现优胜劣汰,使医药流通企业的总量得以控制。药品销售
渠道相对紧张,药品销售网络的价值将因此凸现。这是所有上市公司都看中医药
商业的理由之一。而大批中小型药品经营企业达标无望,为主营医药商业的上市
公司实现低成本扩张提供了丰富资源。医药商业类上市公司因此纷纷出击,通过
扩张达到规模效应,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而从制药业的角度而言,流通环节已成为制药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支点之一。
我国制药企业生产能力过剩,且企业间的产品、技术差异度不大,低水平重复者
较多,在生产能力过剩的大环境下,药品零售终端自然成了医药企业的必争之
地。控制营销网络和销售终端资源,被许多企业作为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重要砝
码。
按照我国政府的入世承诺,2003年1月1日,我国药品分销服务业已正
式向外资开放。一旦条件成熟,拥有先进管理的外资医药经营企业将强势介入市
场。市场人士分析,目前上市公司在医药商业领域不断“跑马圈地”,更大程度
上是为了建立流通渠道和终端的资源储备,以使在外资进入后“待价而沽”。
对于目前上市公司投资医药商业的风潮,评论不一而足。有业内人士指出,
GSP认证规范等政策措施,实际上在于整顿行业秩序、培育大型医药商业企业
应对入世挑战。“大干快上”的投资热情是否符合这种政策意图,值得商榷。另
有资料显示,由于药品降价、招标采购等行业政策的实施,目前医药流通行业利
润率呈现下滑的趋势。同时大规模进行销售网络建设,对上市公司生产经营也将
形成一定的资金压力。因此上市公司进行相关投资应谋定后动,量力而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