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药市场透视之一:零售日益控制药品批发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29 22:59:03
医院市场萎缩连锁概念诱人
日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了连锁药店排行榜。如果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北京连锁药店排行与北京最大商业企业排行非常地吻合。药品批发企业正前所未有地投入于零售终端的扩张,并以连锁零售为未来生存依据。
休 闲 居 编辑
北京最大的医药商业企业主要由北京医药股份、北京复星金象、同仁堂、北京双鹤、嘉世堂等企业,事实上这几个商业企业通过扩充和兼并也成为医药连锁的巨头。在北京1400家药店中,医保全新(属于北京医药股份)、金象、同仁堂和嘉世堂已经超过500家,号称北京四大连锁。
在原有的体制下,北京零售药店非常少,北京医药股份刚刚组建的时候也仅仅有29家药店。这些商业企业主要是依靠为医院提供药品而生存。显而易见,批发业大肆扩张连锁药店是与医药分业,医院药品销售逐步萎缩分不开的。医院长期以来一直是药品分销最主要的终端市场,通过医院销售的药品占整个药品销售的80%,而根据国家政策则要实施医药分业,把医院门诊药房分离出来,变成社会零售药店,独立经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已经开始进行医药分业的试点,而北京也有多家医院有实际行动。这样也就意味着批发企业要更多为药店而不是医院服务。
更为严重的是,零售药店开始出现越过批发商直接从厂家进货。避开了批发商,也就使批发业务的利润空间大幅度萎缩,德威治平价药房就与多个知名制药企业签订了高达2亿元的订单,因此批发企业要想生存必须要控制终端零售市场。另一方面,连锁药店的良好前景也成为医药商业企业进行再融资和扩张的新概念。北京医药股份把大量不良资产剥离而急速发展医保全新大药房,其重要的目标也是为了实现上市融资。
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医药商业出现批发附属零售的现象已经不足为奇。实际上,很多批发企业最大的业务就是为自己所属的零售药店提供服务,只是在核算上分开进行,按照一定运输和存储费用收取费用。这种自成体系的模式要求连锁药店进货必须通过自己的批发公司排挤其他的批发公司。北京现有的270家批发企业中本身没有零售终端的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相关链接
药品批发现状:多、散、小
我国的药品批发企业多达1.6万家,多数企业规模小,运营成本高。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不到5%,名列前10位的批发企业销售总额占市场总额的20%左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药品市场规模为我国10倍的美国只有近百家医药批发企业,大公司年销售额在20亿美元以上。
政府压缩批发企业政策:
(一)目前持有两证一照的医药批发企业已超过16000家,批发企业“多、小、散、低、乱”的状况已成为医药市场恶性竞争无序发展的主要原因,当前要暂停审批新的医药批发企业。
(二)对现有医药批发企业进行全面整顿,凡不能达到管理规范要求的企业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不予换发新证。
(三)改变按行政区划分设置县市公司的做法,已经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部分县公司,按国家有关政策处理后,不再重新设立新公司,而由邻近的县、市公司来保障24小时之内的药品供应。
(转载自《北京现代商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