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凤凰中药业“非典”中新生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29 23:29:02
“非典”蔓延的生猛之势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更对相关行业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客运、旅游、会展业首当其冲。在这场疾病反恐战争中,医药企业却因扮演的特殊角色而颇有斩获,其中一些中药企业不但“名利双收”,更通过在“非典”中的表现,重新触动现代人正逐渐淡忘的国药情怀,真正成为最大的赢家。
休闲 居编 辑
老字号勇扛国药大旗
在全民紧急对抗“非典”的战争中,同仁堂以回报社会、勇担责任的行为,重树百年老店、仁义济世的形象,彻底从“龙胆泻肝丸”事件的打击中恢复过来,赢得更高的声誉和信任,还有最重要的:市场。同仁堂今年第一季度的产值是2002年全年产值的300%,如此涨幅,很大程度与“非典”有关。
当“非典”在京城蔓延之时,国内中医界人士相继推出了旨在预防“非典”的多种中医药方,一时间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同仁堂也推出了自己的药方,虽然还不能证明就是特效药,同仁堂的每个连锁药店里却总是排满了买药的人。由于照方抓药的人太多,经北京市药监局批准,同仁堂获准直接将药材煎制成汤剂出售,并推出袋装和瓶装等不同包装的产品。为了满足市场上巨大的需求量,同仁堂制药厂还暂停了一条正常生产线,专门用于代煎中药汤剂,每天的生产能力在8万瓶左右。高峰时仅一天的订单就高达16万瓶,非常受老百姓欢迎。
在销售过程中,由于北京市对非典型肺炎预防药物的价格有严格限定,这种汤剂的价格不受市场供求和原材料涨价的影响而波动。在中药材批发价飞涨,库存药材已经用罄的情况下,同仁堂销售每服药方要赔2元人民币左右。在利与义的关头,同仁堂的负责人表示同仁堂有这个经济实力承受这一亏损,坚决不涨价。
同仁堂虽然在生产销售防“非典”药液中牺牲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其它中成药的销量却是成倍增长,如清热解毒口服液、板蓝根等在市面上都是一到药店就被一抢而空,还有提高免疫力的西洋参等药品都销得很火,今年一季度同仁堂板蓝根的销量相当于过去两年的总和。
应该说,同仁堂一方面在抗击“非典”战役中承担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非典”也为同仁堂提供了巨大的商机,提升了同仁堂的业绩。
中药板块“清热解毒”
据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严史云教授介绍,药理学已经证明,无论是感冒病毒、甲肝病毒,中药都有明显疗效,而导致“非典”的冠状病毒变种是感冒病毒的一种,从药理学角度推断,中药对“非典”是有抑制作用的。因此,虽然现在没有临床试验证明中药对“非典”病毒的抑制作用,但人们普遍相信中药可以提高人体非特异性抗病毒能力,对抑制非特异性病毒有独特的效果。在找不到敌人,或虽找到敌人但找不到克敌制胜的特效武器时,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药。
按照中医理论,这次流行的“非典”传染病是一种“温病”,需要清热解毒,调理、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因此,在“非典”期间,由于市场巨大的拉动作用,生产清热解毒产品如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胶囊等可能预防“非典”的药品的厂家大都获得可观的效益。
广州白云山作为全国最大的板蓝根生产基地,占据全国板蓝根市场的60%。在“非典”肆虐的3月曾经一天销售各类板蓝根药物600余万元,创下了该厂最高日销售记录。白云山董事总经理陈翔志透露,一季度,白云山抗病毒的中成药板蓝根销售同比增41%,清开灵同比增56%,而抗生素类西药增幅则达到了70%左右。
另外一些生产销售清热解毒类及抗病毒药品的医药企业在其中也获利不菲。如生产双黄莲口服液的哈药六厂、生产利巴韦林的丽珠集团。丽珠集团刚刚公布的一季度报表显示: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1.438639亿元,主营业务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8526万元。丽珠集团旗下的丽珠得乐系列产品、罗红霉素、抗病毒颗粒等销量的增加在其中功不可没。
相比那些“非典”病人的临床治疗用药,几千个病例,需求不是很大,并不能给生产厂家增加多少利润。因此,有业界专家指出,中药企业堪称此次“非典”事件的最大赢家。现实的市场让相关厂家的效益翻着跟头往上涨,更重要的是,“非典”给那些不信中药的人上了一堂生动的课,使中药重新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信心。难怪上海蔡同德中药制药厂厂长赵正福表示,通过“非典”事件,广大市民认识到中药的独特作用,这对中药生产企业来说应该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商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转摘自“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