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中药挑战中药大国,中药能否成为我国独特优势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02:45:37
|
最新出版的《了望》周刊刊载一篇题为《中药能否成为中国的独特优势》的文章,探讨中药现代化在中国医药产业界的推进,以及中药现代化能否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性创新药品研发的独特优势。文章说,根据国家医药管理局官员提供的数据,2002年中国中成药产值占医药产值的比重达到21.6%,中成药零售额的比重为38.5%。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药品分类管理、药品降价限价等政策和措施的实施,西药市场将为中药腾出更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洋中药”的兴起、中成药的进口不断增长,中国中药出口额仅占世界草药市场(不含中国大陆中药市场)的3%。由于中成药科技含量不高等因素,中药出口以中药材为主,中成药仅占出口额20%至30%。许多长驱直入中国市场的“洋中药”是中国出口的原料加工生产后又销回中国。日本、韩国则凭借发达的中药产业及其技术开发研究优势,通过输入中国中药材原料深加工后,已垄断了90%的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文章表示,中国如果不加快创新步伐,尽快形成一批高附加值的名优产品进军国际植物药市场,中药大国依靠进口中药的可能性不是没有。
文章认为,中药面临不可避免的国际化趋势和日益激烈的竞争,必须加快中药名优产品的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在中药迈向现代化进程中,近来传来好消息。8月初,一批现代化中药项目已被列入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注射剂研究所”也正式挂牌成立。此前,国家药典委员会宣布,一种创新型中药质量控制核心技术--计算机辅助色谱指纹图谱质量评价相似度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一成果解决了中国中药现代化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的核心技术问题。这意味着,中药质量控制核心技术模式已初步建立起来。
中国中药走向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是标准化,这个问题也获得突破。国家药典委员会2000年开始在沈阳药科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等及其它科研机构开展相关研究开发工作,并完成指纹图谱技术。该技术使用多学科交叉、综合技术手段对物质组成体系质量稳定性进行评价的检测,从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贮存,制剂的原料、半成品、成品、贮存、流通等各个角度和方面进行中药样品分析。通过相似性和相关性对比,发现质量变异和缺陷,从而全面把握住中药的质量命脉,解决了中药质量评价的科学性等关键问题,建立起了完备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这一技术为中国中药走向国际市场、推动中药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并对中国中药知识产权将起到真正的保护作用。
对于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的另一进展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云南昆明植物园合作,展开一个名为“植物化学组”的研究项目,到2005年将采集超过3000种天然药用植物资源,从中提取5000多个纯度超过90%的化合物样品,建立起国内最大规模的中药天然成分化合物样品库和数据库。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完成了1200多种植物的提取工作,分离得到700多种纯化合物。已经发现的这些有效成分将有助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老年痴呆症、病毒真菌等常见疾病。世界非处方药工业协会主席戴维?韦伯博士认为,中国自成一体的中医理论,特别讲究对临床疾病的养护,以毒攻毒、相生相克的治病理念,完全不同于西方惯有的生物学、分子学、病毒学思维。无论是从历史上看,还是从未来发展看,中国独特的传统医学都有可能推动中国成为全球新药研发的新基地。
文章说,中药现代化正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推进。近年来,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复方新药增长迅猛,至今中国已有1100种中药新药通过注册。据国家经贸委官员介绍,国家已经批准95个立项,总投资近90亿元。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将有效地推动中药现代化进入一个新阶段。
(转摘自“医药快讯信息网”)
|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