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是经历过冰川时期而存活在地球上的特殊物种。科学界公认,银杏叶既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又可制作各种高级保健营养品,特别是治疗血管硬化、脑功能障碍、智力功能衰退等顽固病症疗效显著。我国是银杏树资源最多的国家,拥有量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对银杏叶药用方面的开发和利用远远滞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因此,业内人士对国内的银杏业有如此评价:“捧着金碗讨饭吃”。
■ 发达国家产品主宰市场
在开发利用银杏资源方面,世界各国都表现出极高的水准。目前,国际上的银杏制品已达30多种,世界上银杏制剂的年销售额为20亿~40亿美元。在韩国,一年之内至少有10余家大财团争相投入巨额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对银杏制剂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研究和开发。据了解,银杏制剂作为一种优良的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每年将为韩国医药工业创造大约6.34亿美元的产值和高达30%以上的利润。韩国制药工业联合会最近已号令国内各公司要进一步加强横向联合,其目的在于加速韩国银杏制剂的开发、生产和出口。韩国每年至少生产数千吨用银杏加工精制的各种药物。值得一提的是,韩国每年销售与银杏叶相关的保健食品的销售额高达1.3亿美元。在韩国,银杏叶被政府列为继高丽参之后的第二大保健食品绿色宝藏资源,并且由国家牵头成立了银杏树研究机构,每年指导农户新植银杏树200余万株。
在美国,市场上银杏制品种类繁多,已成为最畅销的草药产品之一。在美国市场上的银杏制剂主要有胶囊、片剂、提取液、冲剂、袋泡茶等。最近在食品和化妆品应用上又推出了银杏圈、银杏香液、洗面乳、头发保湿剂。市场上大部分银杏制品是作为保健食品登记,也有少数作为非处方药注册。制品剂型中胶囊和片剂最受欢迎,其次是提取液。复方银杏制剂是美国市场上的主要发展趋势。据美国MTW公司的调查,1992年在美国最畅销的14种草药中,银杏排在第5位,它在天然食品店和大型市场中的销售额为300万美元。据美国天然产品商会提供的资料,1994年,银杏在草药产品中排列第5位,占草药制品总销售额的4.5%,约5900万美元,1995年,银杏制剂约占草药制品总销售额的8.9%,约1.4亿美元。1996年后,银杏制品的销售额超过了2亿美元。
在法国,银杏叶中间体制成的药品年销售额为6000万美元,银杏保健品年销售额为1.9亿美元。在日本,银杏商品市场更为活跃。4年前,日本才着手开发银杏叶精制的各类产品,目前,银杏系列产品年销售额扶摇直上,系列产品包括药品、饮料、生发剂、茶叶包、果冻等。
■ 我国开发利用滞后
综观我国,尽管银杏拥有量居世界第一位,并且还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然而,其制剂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量却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国内从事银杏叶深度开发利用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寥寥无几,即使是一些略有经济眼光的开发机构,在研究利用的力度和深度上也远不及国外。银杏叶制品的年纯销量在1996年产销高峰时仅为4亿元人民币左右。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各类银杏加工企业300多家,主要生产银杏药品、保健品、化妆品、食品和饮料等系列产品。其中有100多家厂生产银杏叶提取物,用以制造药品、食品和保健品等,年需银杏干青叶总量为2.5万吨。法国、德国过去一直从日本、韩国进口银杏叶,现已转向我国,每年从山东、江苏、广西桂林进口银杏干青叶0.6万吨,还在当地建立了银杏干燥厂。如山东郯城与法国益普生制药集团投资1500万元,共建了银杏叶烘干厂,年产干叶2000吨;美国联合发展公司在江苏邳州投资130万美元,建立一个年加工银杏叶2000吨、年产8吨银杏黄酮精品的工厂。
目前,我国银杏产业的经营基本上属于粗放型模式,以经营银杏原料为主。国际市场上银杏叶每吨售价超过1000美元,而90%以上的银杏叶货源来自中国。表面上,国内通过出口银杏资源或粗加工制品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实际上,国外银杏研究机构却通过精细加工提炼从中获取了高达百倍的利润。国外银杏制剂权威人士证实,从银杏叶到其制剂产品身价升值高达100倍以上。因此,简单出口银杏粗加工产品,其结果是造成我国银杏叶资源严重的流失。我国银杏产业过分依赖国际市场还表现在银杏叶提取物的经营方面。如1997年我国生产银杏叶提取物约100吨,其中80%出口国际市场,只有20%在国内消化。因银杏制剂价格较高,产品的疗效尚未被广泛接受,其市场还有待挖掘;许多银杏企业规模小,无力大规模投资。所以,我国多数银杏制品企业只生产原料,并且主要销往国际市场。
另外,我国银杏制品科研条件和研究水平相对落后。我国银杏制品科研机构每年只有100万元的研究经费。银杏的科研投入严重不足,科研硬件缺乏或更新缓慢;从事银杏研究的高素质年轻科研专家数量少,也缺乏吸引人才的手段,科研人员培训和赴国外交流机会少。这些不利因素、制约了我国银杏制品科研水平的提高和银杏产业的发展。
■ 未来市场谁主沉浮
毫无疑问,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银杏制品附加值较低,研究开发的深度不够,中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高品质的产品极少。开发的企业很多,但未形成龙头企业和产业集团,没有能力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然而,我国具有银杏资源优势。有关专家认为,我国的银杏产业开发,必须转变经营体制、转变生产方式,走资源开发规模化、产品开发系列化、质量标准规范化和生产经营集团化的道路。
――大力开发国内市场。我国拥有世界上70%的银杏资源和约占世界1/4的人口,而且国人有着食用银杏作药的传统,因此,未来世界上银杏制品最大的市场应是我国,我国的银杏企业应立足国内,开拓市场
另外,近年来,一些国内企业竞相出口银杏叶,使其价格一路下滑,若一味地打价格战,会造成国内企业同室操戈,引起恶性竞争。同时,我国企业不能过分依赖国外市场,因为今后的国际市场情况很难预料,而我国最近几年一直在大力发展银杏产业,其发展速度与当今银杏的市场开发不相适应,所以切忌盲目发展,以免出现产大于销的现象。
――重点开发保健食品。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进行银杏制品的开发,据了解,银杏制剂被列为治疗药物的国家仅有德国、法国和中国,其他国家均作为保健食品或非处方药。目前,美国尚无企业或科研单位进行银杏药物制品的开发,其原因是开发药品投入多、周期长、风险大,而银杏作为保健食品已获FDA批准,且很多人也认识到了银杏制品的功效,所以,美国的企业只开发银杏保健食品或非处方药。我国开发的银杏制剂主要是银杏叶片和胶囊,绝大多数是作为药品在医院销售,市场窄小,而其他银杏制品几乎在市场上没有,因此,我国银杏制品开发的重点应是保健食品。
――合力做大银杏产业。鉴于我国银杏产业开发利用滞后的现状,必须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银杏制品的等级,走产学研、农工商、城乡联动之路,以实力强大的银杏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为龙头,联合银杏种植基地及粗加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控制国内市场。
近年来,一些外国公司又在我国兴办合资企业,生产其产品,挤占我国市场,对我国的银杏产业构成威胁。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对银杏产业进行适当宏观调控,充分利用我国的银杏资源等优势,尽量做到肥水不往外田流,避免捧着金饭碗讨饭吃的现象发生。
(转摘自“医药快讯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