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后的思考与医药产业的发展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02:55:21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会长陈统辉在“抗击
非典与医药发展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休 闲 居 编 辑
新华社信息北京9月3日电 这次由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主办的专题研讨
会,开得很好,很及时。听了各位领导、专家的报告,确实很受启发,很有收
获。对我们了解实情、拓宽思路、改进工作都有益处。我联系实际谈一点想法和
建议。
温家宝总理这次在香港回归庆祝六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如果在诊断试
剂、疫苗、治疗药物,这几件事没完成好,就不能算取得抗击非典的全面胜
利”。所以说,抗击非典对我们来说,真是任重而道远,确实不能莺歌燕舞,不
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各条战线都需要举一反三,认真思考的。
1、非典流行期间,北京、上海、广州、许多大商场,没有消费者上门,真
是门厅罗雀,但又不能停业,所以损失很大。而居民区的小超市,零售店生意却
未受影响。由此考虑市区大型商场也不宜多,不宜太集中。从满足人民需要出
发,需多发展一些分散于社区的小超市,这样做既可便利居民,又可应对非典等
突发灾害的袭击。
联系行业实际,我认为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因此,对制药工业的布局
应坚持沿海与内地合理分布。企业的组织结构,要坚持既要有大型的骨干企业,
但也十分需要有特色的中小型企业,才能做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兼并、重
组、改革中,不能盲目地任意拆并了。俗语说:“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因为为数众多的治疗药品,是在中小企业中生根开花结果的。现在上上下下都
说;“抓大放小”,我看还是要大中小型企业各得其所为好。
2、非典给我们启发:疾病也有突发。药品有其特异性、针对性,讲疗效,
不能雷同,不能“厚此薄彼”。所以一定要在政府宏观政策中,强调要培育发展
为人民治病的“特色企业”与“特色产品”。产品发展不能只讲一类新药、或赚
钱的大产品。药品生产几千种,剂量有大小,发病有多少,不能只重大品种,忽
视小品种。要重治病、重疗效、重质量、重为民,不能形而上学,赶时髦。
国家在非典后,将在公共卫生体系培育、建立、发展上作出较大投人。我们
希望国家不要忽视对医药科研经费、医药发展政策的扶持。如(1)对中小企业
开发新品、技术改造,GMP改造上的贷款、贴息。(2)对治疗地方病、农村
用药、急救药品生产中补贴和优惠政策,以资鼓励突发事件后,特效药品生产。
否则今朝是非典,明天是乙脑,后天是地方病、结核病流行,我们老是措手
不及,忙于调度应付,陷于被动。所以说,我们还要提倡二手抓,二点论。企业
要有大中小结合,产品要按实际治疗需要,也要大中小产品并举。一切工作的决
策,都要从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任何事情,要调查研究,不能随意性,不能一刀
切,要有区别,要符合经济规律才行。
3、非典给我们启发:加深了对制药工业是特殊行业的认识。药品都是针对
不同疾病治疗用的。有它的个性和特异性,既不能多,也不能没,更不能偏爱。
所以说品种结构调整,要从人民治疗需要出发,不能唯利是图。广告宣传,不能
误导消费。政府对药厂考核,经营者对部下考核,要考核利润,但不能“唯利
润”。否则,真会形成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医药行业的特殊就在于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者必须兼而顾之。所以产品不能分大小,关键要看人民需
要和疗效。
4、非典使人们注意了个人卫生,注意了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消费方式,
注意了公共卫生、卫生防疫和环境生态保护。为此,我们的医药企业,在科研开
发、投资结构、生产组织、计划安排都应该有相应的适应性,调整与远近结合的
战略思考。
如:非典时,有些确有疗效药品如施尔康、21金维他、VC泡腾片、金银
花露、板蓝根冲剂、黄芪针及口服液、丹参针等成倍上升,效益甚好,给我们很
深启发。任何时候,不能忽视老的、特殊的、有效的品种。现在社会上,医务界
对“绿色抗菌素”大蒜十分关注,十分看好。说有抗菌、防癌、杀菌、消毒、驱
除肠道寄生虫作用。有的说每天吃三片大蒜可预防前列腺癌,可防治心血管病,
我们就该迅速决策,组织攻关,开展研发,让它大放异彩,不要再像银杏一样
“中国开花,国外结果”。
又如对量大、面广、有特效的杀菌、消毒药液的研发生产,包括改进剂型、
工艺、包装。对高效杀菌消毒药皂的研发生产,这些都是有广阔市场和人民需要
的防疫品。不能不考虑,或掉以轻心。又如对抗病毒药物研发,不能老是“利巴
韦林”也要更新换代。抗菌素也不能只是“阿奇霉素”有效,也要作深人跟踪,
分析研究,临床试验,才能作出战略决策的升级换代的攻关计划。所以说非典后
医药发展十分需要统一思想,产学研相结合,协同攻关会战,才能把工作引向深
入。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特别是这次非典后,我们医药行业必须在高起点上寻
求新的突破。要注意当前市场存在的产大于销,低水平重复,低价位竞争,回扣
促销有增无减,创新工作进展缓慢。从医药发展战略来看,下述三点值得有识之
士探讨研究。
(1)国资改革,兼并、重组、置换、扩张,要有利于做强,有利于生产力
是否得到发展,职工就业是否得到落实。
(2)如何全面贯彻“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进和退中如
何考虑企业大中小结合,产品大中小并举,特色企业,特色产品得到充分爱护,
“细胞”的活力和特色优势,得到发挥,生产力得到发展。
(3)单纯依靠资产扩张,产品规模扩张,来谋求更大的发展策略,是不全
面的,已很难达到医药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从参与国际竞争需要来
看,从非典后人民防病治病意识和提高免疫力,提高健康水平看,我们的发展,
必须建筑在: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产品
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切实强化管理,苦练内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职工素
质,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控制力。同时还要积极贯彻中央指示,大力培育名牌产
品,注重知识产权的拥有,开拓二个市场能力。这是入世后,带来的挑战,也是
非典后我们医药企业的必然选择。
当然,企业没有规模,产品没有规模,赢利能力将是极为有限的。但相反,
规模扩张了,企业资产重组了,而产品的科技含量没增加,技术水平没提高,这
种战略重组,规模扩张,只能算是“粗放型的改革”。
6、这次非典发生,反映了信息滞后。2月份广东已发病,4月中旬才引起
重视。我们医药行业的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信息滞后,政府主管部门的信息
也滞后。因此,准备不足,思维定位不对号,造成了药品一时脱销和误导。联系
医药行业实际,我感到下列几个问题也需要加以改进:
(1)全行业统计,国家要在精简机构时,对统计工作要强化,做到分工
明,线条清。做到归口落实,数据正确,情况明。不能若明、若暗,数字不实,
影响领导决策。形成“毛估估,凑个数”。
(2)从这次非典药价,从“平价药房”发生低于国家定价价格看,价格政
策也值得总结反思。目前什么国家最高零售价、招标价、工厂实际出厂价,施实
际销售价等等,五花八门,矛盾繁多,是到下决心治理的时候了。
(3)“三医”改革滞后,药品降价,药品招标,工厂都是首当其冲,而医
院改革体制,财政补贴,医药分家等措施都进展甚缓,从而出现目前的医药市场
不规范,你降价,他竞争,我得利,意见甚多。
(4)医保产品甲类、乙类目录品种要修改,国家储备药品目录修改要多考
虑国情、民情和企业生产实情,要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防病治病。
最后,建议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能将这次研讨会的发言和建议,整理后
向政府主管部门,分别反映、呼吁、提出建议,务求得到政府支持,使行业协会
工作,真正起代表行业利益,为企业呼吁、说话,发挥中介桥梁纽带作用。
(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