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资本叩门全国最大医院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03:15:04
继台塑集团的“长庚医院”在内地搁浅之后,取而代之的全国最大医院―――北大国际医院已经紧锣密鼓的上马。与此同时,觊觎医疗产业的各路资本开始蠢蠢欲动。
休 闲 居 编辑
8月26日上午,大连实德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杜如昱、医疗产业主任助理金小京进京拜会北大国际医院,与北大国际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玉玲博士、投资副总监要战奎、医院策划部副经理王永平一一洽谈,有意与北大国际医院进行合作。
之前,荷兰FLIInternationalInc代表JanSchroten、美国Chinan咨询有限公司代表等,也与北大国际医院就融资问题进行接触。北京市民生银行、商业银行也主动找上门来,了解北大国际医院项目。
有消息称,正在操作收购上海某些医院的华源集团也希望投资北大国际医院。
不能获利分红如何吸引投资者
也难怪业外资本向北大国际医院频送秋波,因为其带有“奥运概念”,北京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此医院都给以支持。在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计划书中,承诺要在北京郊区建造一所5000张床位的国际性大医院。最终,北京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共同完成这个投资60亿最大的医疗投资项目,分别组建各自的医疗服务系统。其中北大国际医院的未来规划十分引人注目―――将投资28亿、总床位达到2400张,由一个综合医院和六个专科医院及体检中心组成。
但投资如此巨大的医院,却不得不面对融资难题、政策的藩篱以及将来如何运作等等问题。各路资本频频与北大国际医院接触,也急于弄清北大国际医院的未来经营模式。而此问题同样也是北大国际医院目前亟待厘清的事。
北大国际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北大医学部主任助理王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大国际医院明年计划3月份奠基,2007年开院。明后年医院建设开始后将是筹办者最艰难的时期。
据悉,目前北大国际医院前期的建设资金计划起用的是商业贷款以及开发银行的贷款。虽然王杉担心外来投资者可能会左右北大建设北大国际医院的理念。但后期的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必然需要投资者的介入。
从一开始,北大国际医院就定位在了非营利性医院的角色上。这意味着医院不能进行投资者获利分红,只能将盈利投入到医院的扩大再生产中去。既然不能获利分红,又如何吸引投资者?
王杉表示,事实上北大国际医院规划有两套系统在运作,一套是非营利性的国际医院,另一套是营利的系统。
这盈利的系统,事实上是通过医院上下产业链的延伸,充分利用医院的相关产业来获利。
比如,王永庆设想在内地建造的长庚医院,同样定位于非营利性医院,但“长庚”意图围绕医院建造一家医疗设备厂,单是医院需要的常规医疗设备和耗材,就能保证医疗设备厂产生巨大利润。
外界也在猜测,北大国际医院是否会成为“长庚”的翻版?王杉认为,“北大国际”不可能效仿“长庚”的经营模式。
台湾长庚医院是以台塑财团为法人的医院,其经营模式,就像工业革命,以大量生产降低成本,以追求营利的最大化。王杉认为,“北大国际”也讲求经营指标,但不是以营利最大化为目的。北大国际医院将是一所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国际性医院。王杉甚至希望北大国际医院能引领国内医疗改革先河。
目前北大国际医院初步设想了几个围绕医院的相关项目。如“民营的国际护理学院”,搞医学教育产业。目前,护士短缺是整个国际性难题。菲律宾妇女可以在美国做护士,因为菲律宾有相应的教育体制,但中国国内的护士培训与国际尚不接轨。
其次是创办“老年健康公寓”;此外,如何充分发掘围绕医院的物流等产业,也是筹办者主要思考的问题。
投资者的政策藩篱
也有投资者比较看好北大国际医院本身,虽然作为非营利性医院暂时不能分红,但将来医院投入运行后,仍然可以作为长期投入的平台。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发展,非营利性医院转化为营利性医院也不是没有可能。
目前,虽然政府对这所能为2008年奥运会提供高水准医疗服务的医院相当支持,但涉及医院诸多问题的“政策通行证”并不清晰。
王杉认为,未来北大国际医院的运营还需要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如物价政策、人事政策、免税政策等。
记者了解到,北大国际医院将主要针对三类人群。其中400~500张床位是针对“特高”收入人群提供医疗服务的,这部分人群甚至不包括普通的外企白领。医院为其提供国际最好的医生、国内无与伦比的软硬件服务设施。对于这部分“只求最贵”的顾客,医院如何收费成了问题。
北大国际医院希望医疗收费和服务收费能够分开。但目前各公立医院所有的医疗服务收费均由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定价。高收入人群有服务需求,但如何在非营利性医院收取营利性医院的服务价格,需要物价政策的松动。
此外,北大国际医院也针对有一定的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的“准中产阶层”,这也是医院最重要的服务群体;医院同样面对低收入人群。医院将考虑能否组建“特困基金”,为低收入人群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
北大国际医院尚未奠基,资本已经闻风而动。目前诸如这种定位高端的医院,以及其他三级甲等医院,最受急于进入医院领域的投资者瞩目,因为这部分医院的经营状况最好。但投资者也普遍感觉到,这些医院最无融资的动力。
如北京市的某些三级甲等医院,虽然每年的政策拨款很少,只有1%~3%,医院却能自给自足并有盈余,一些医院的银行存款达上亿元。医院并不缺钱花,而且也无扩大再生产的动力。加上外来投资者并不能给医院带来学科建设和提高科研能力的附加值,所以医院的融资动力并不强。
同时,医院作为国企最后未被市场化的领域之一,其产权关系错综复杂,许多医院的产权涉及到了国家卫生部、教育部、高校、当地政府等诸多“婆婆”,从而成为投资者的最大障碍。(中国经营报)
(转摘自“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