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项由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有关“国家药监局限售抗生素措施有悖实际”的提案,在北京“两会”期间引发各界关注。本报记者从可靠渠道获悉,这项涉及7月1日后抗生素是否在零售药店被限售的提案,正是由一些抗生素主导企业西安利君、哈药集团等联合政协委员共同提出的。对这些药企来说,如果该限售措施真正实施,他们将面临失去近百亿元市场的巨大危机。 “限售令”横空出世 国内抗生素制造企业曾经在零售市场中颇为风光。 维宏、欧意、利君沙等等曾经是电视台的常客,其销量和市场知名度也伴着“电视标王”的诞生而迅速爬升。在市场上,抗生素的高使用率也使得这些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去年全国15种最畅销药物中抗生素药品就占11种。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一位市场研究人士透露,目前抗生素要占药品销售三四成。 然而,国家药监局加强药品管理的一系列政策让这些风光变成历史。2002年12月1日起,国家药监局规定包括抗生素在内的处方药不得在大众媒体做广告,让维宏、欧意等迅速退出荧屏,有关人士证实销量也随之趋跌。而2003年年底国家药监局“今年7月1日,所有药店销售抗生素必须凭医生处方”的规定则成为对抗生素企业的致命一击。 “这实际上就是令抗生素退出零售市场。”欧意药业市场部经理刘佳说,因为目前医院处方基本上不会外流,这就导致抗生素销售将基本上转移到医院。 “限售有悖初衷” 权威资料分析,目前在药店零售系统中抗生素销量要占整体销售的二成,仅此项粗略估计,仅在广东,每年药店抗生素销量就在10亿元,而全国则近100亿元。 “限售令”对以零售市场为目标的国内抗生素大户们来说,无疑是一个灾难,而这种压力也正在整个行业弥漫。西安利君有关负责人就曾表示,限售令一出,利君沙一半销量可能受到威胁。目前利君沙要占同类产品八成以上市场,年销售额在7亿元。而欧意、维宏等当年“广告明星”的市场遭遇也可想而知。 零售药店限售抗生素是为了防止老百姓随意购买而导致滥用,但有关药企却认为,抗生素在医院销售并不能制止滥用。原因是:在目前医院以药养医的体制下,医生为病人开“大处方”的情况已屡见不鲜。“而且医院中抗生素更为高级,也更易导致滥用,再加上价格比药店同类产品普遍贵,也会加大医疗资源的支出”。 “规定显然有欠妥之处。”哈药集团一位市场经理表示,哈药目前参与利君等企业的运作,在“两会”期间通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集体“喊冤”。 众企业积极谋出路 “喊冤”是一回事,面对市场变化积极应对是另一回事―――善于在市场中搏击的企业总是选择两条腿走路。 积极拓展医院渠道成为企业的首要选择。在西安利君、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等企业,加大医院终端销售力度成为渠道变革的当务之急。而据华北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介绍,原来用以打广告的5000万元费用现在基本上都用来强化医院渠道。 以生产再林而闻名全国的先声药业,本周末在全国迅速推出一种叫必存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新药。其市场总经理王维生说,“限售令”可能对再林4亿元销售有所影响,所以将国家级新药必存提前上市,希望在两三年内也能做到四五亿,以弥补市场短腿。而口号为“打造中国口服抗生素”基地的白云山制药总厂,推出中药抗病毒胶囊,其实也是产品多元化的一个重要战略。 (转摘自“羊城晚报”)休 闲 居 编 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