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劣中药材令老中医们尴尬(上)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15:00:40
に
休 闲 居 编 辑
当前有不少老中医困惑:过去三五副中药下去疗效就会显现出来,现在有时用上十副八副疗效也不明显。他们感叹,部分中药材质量下降,已经成为目前影响中医疗效和群众用药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还会有多少个“龙胆泻肝丸”?
1年前,“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龙胆泻肝丸引起严重肾病”的消息被披露后,在社会及行业内引起轩然大波。其实,龙胆泻肝制剂致病的“作祟者”是其处方所含的关木通。中国中药鉴定学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主任吴德康教授说,龙胆泻肝丸原是古方驱火良药,不知为什么在药典中,该丸配方中的“木通”却变成了“关木通”。前者无毒,后者含有的马兜铃酸却可能造成肾脏损害。尽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明确规定从2003年4月30日起不得生产含有“关木通”的中成药,但市场上存在的很多假劣药材,又为种种可能埋下了隐患。
据了解,目前我国中药材市场上药材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药材水分含量明显偏高、质地偏软。这种水分超标一般不是药材产地加工造成,而是经营者为赚取高额利润,在收购的中药材上浇水而致。这类中药材极易发霉变质。二是一些中药材用硫磺熏过。一些不法分子为增加份量对药材喷水或浸泡后,使用硫磺熏制可以使药材水分得以保持,而药材又不发霉。大量使用硫磺熏制会在药材上留下二氧化硫,进而对使用这些药材的人造成损害。三是用伪品代替真品,如用鹅掌柴冒充五加皮,用木薯根冒充广西山药,用人参冒充西洋参等。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标本馆的馆长宋学华教授,有着30年中药材鉴别经验,是这个领域的专家。这些年,他对全国几大药材市场进行了广泛调研,对这个领域保持着密切关注。严峻的现实让他感到难以乐观,他表示,目前我国中药材市场上的中药材质量,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还是好的。但从局部的绝对数量来看,问题不少,有的还相当严重,急需加强管理,彻底解决。
――有些中药品种怎么这样混乱?
宋学华认为,中药材品种混乱的问题是长期存在的。由于大量伪品、替代品的增多,导致中药疗效的持续下降,其原因则是多方面的。
由于古人对植物形态的描述过于简单,使后人难于准确确定当时所指的植物品种,造成药材辨认模糊不清,于是将具有相同特征的植物都拿来当作古人所说的药材用,因而造成了混乱。例如:白头翁正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根。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一书中写道:“白头翁……,近根头处有白茸,状如老翁,故以为名。”后人便将凡根头处有白毛的植物的根均拿来作白头翁入药。常见的混乱品种还有毛茛科的委陵菜和菊科的漏芦的根等20多种之多。
有些植物形态相似或入药部分性状相似,由于采收人员对植物分类或性状鉴定知识不精通,造成误采、误收,而产生混乱。例如:防风和胡萝卜同属伞形科植物,形态相似。1967年,某省曾将野胡萝卜的根当药材防风收购了数吨,后在销售过程中被药检所查出而报废,损失巨大。又如:地骨皮与香加皮性状相似,常常会导致错收、错用。其实,前者为茄科植物枸杞的根皮,气微;后者为萝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有浓郁的香气,只要认真、细心,还是可以区别出来的。
另外,某些药材部分疗效相同或者含某种相同的化学成份,都可能造成药材使用的混乱。用天南星科植物水半夏的块茎代替同科植物半夏,是因为它们都有止咳的作用。但水半夏无半夏的止呕吐作用,不能完全代替。而因含某种相同的化学成份而造成混乱的情况也有,如杜仲的来源为杜仲科植物的树皮,含有银白色的橡胶丝,于是有人就误将亦含少量橡胶丝的卫矛科植物白杜的树皮、夹竹桃科植物杜仲藤属多种植物的茎皮都拿来作杜仲用。其实这些皮无杜仲的补肝肾、强筋骨等作用,并且有毒。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习惯用药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地区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即通常所说的“同物异名”。如大血藤科植物大血藤的茎,有的地方称“红藤”,有的地方称“鸡血藤”。而豆科植物鸡血藤的茎,在某些地方又称“大血藤”。另一方面,同一名称在不同地区可能指不同的植物,即通常所说的“同名异物”。如青葙子,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用苋科植物青葙的种子,而在西北部分地区则用同科植物反枝苋的种子作青葙子用。又如五加皮的正品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根皮,而不同地区曾以刺五加、葱木、杠柳等7科10属30多种植物的根皮或茎皮作五加皮用。
宋学华介绍说,五加皮主要产在山西,具有驱除风湿、强健筋骨等药效。但是,过去相当长时间都是用香加皮替代它。如在医院里医生给你开了五加皮,实际在药房拿到手的,基本都是香加皮。两者在治疗方面疗效差别不大,都有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故有人就将香加皮当五加皮用。但是香加皮不但无五加皮的滋补和延年益寿的作用,还因含强心甙而有毒,曾有过多次有人因服用以香加皮制的“五加皮酒”中毒的报道,故不可用香加皮当五加皮用。而且,五加皮所具有的补肝肾的疗效,是香加皮所不具备的。
比较典型的采用替代药材的还有:以北豆根、木蓝豆根(河南、西北地区、安徽、山西等地)、苦豆根(西北地区)充山豆根;小浙贝、湖北贝母、伊贝母、平贝母、皖贝母(安徽产)、太白贝母(陕西产)、江西贝母(江西产)、东贝母等充川贝母;小平贝充松贝;槲寄生充桑寄生;山麦冬充麦冬;小通草充通草;苦地丁、甜地丁充紫花地丁;水半夏充半夏;黑柴胡、丝石竹充柴胡;人参充西洋参;苦楝皮充秦皮;碎杏仁充郁李仁、广防已、汉中防已(陕西产)充防已;人工天竹黄、白矾充天竹黄;白芍去心充牡丹皮;广西血竭充血竭。
我国是一个药材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据统计,总数约1.2万种,所用中草药5000余种,进入商品流通渠道的约有1150种,常用中药材约有700余种。现有中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全国药材生产面积1000多万亩,常年栽培的药材近200余种,平均产量约1.25亿公斤。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约有200多种中药材有混乱现象。
宋学华说,中药材品种的混乱相当一部分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限于以前的经济、交通运输等条件,品种混乱的问题多局限于某一地区。随着经济建设、交通事业的发展,人民卫生保健条件的改善,人们对中药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药材交易会在全国各地举行,打破了过去地区局限性,混乱现象逐渐扩散开来,特别是近些年来中药材的混乱现象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未完待续)
(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