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的水分究竟有多少?--经济药房触动上海药价高地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19:55:21
上海益丰大药房将在10月30日开张,这家经济药房选址黄浦区的人民路,在附近著名的南京路上设置了13块醒目的广告牌,将广告做到了向来有业界龙头老大之称的上海第一医药商店门口。
休 闲 居 编 辑
据了解,营业面积2000平方米的益丰大药房的房租创下了上海经济药房之最,一年300万元。总经理刘湘岳坦言,这主要是由于看到上海药价还有巨大的下降空间。开业前,益丰大药房以最受上海市民欢迎的10种药品的售价为调查对象,和同在黄浦区的上海第一医药商店进行比较发现,同样品牌同样规格的药品,平均有45%的降价空间,即使是上海当地产的知名品牌药品,也有20%的降价空间。
自从2003年5月“开心人大药房”在杨浦区开业以来,在益丰大药房之前,已经有28家经济药房相继落户上海;但是,不少经济药房地处城乡结合部等偏僻地带,影响有限,陷入了勉强维持的尴尬境地。与此同时,上海中心城区的药价还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医院的药价高高在上,药店的药价也不便宜。1800多家药店中只有440多家进行过不同程度的降价,不少药店还是坚持国家核准的最高零售限价在卖药。
为什么上海的药价高地始终难以撼动呢?个中原因相当复杂。除了同行的抵制、药厂通令限期涨价、准入名额限制等阻力外,经济药房在上海确实有点水土不服。相比于其他城市,上海的医疗保险程度高、覆盖面广,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了约700万人口,市民看病刷卡,医保卡中的个人账户用完之后,医药费累计到一定程度还可以报销。药店即使被纳入医保定点单位,市民也只能用医保卡内的额度消费,超过了还只能到医院买药。由于医院对药品销售的绝对控制,甚至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些药只有医院有售,药店无货,再加上电子处方等因素,消费者拿着处方到药店买药颇不容易。
一个清晰的事实摆在眼前:目前上海药品销售总额的80%在医院。医院“铁板一块”不降价,整个药品零售市场对药品价格的敏感性就不高--反正降价了生意也不会明显红火,药店不为“平价”所动也在情理之中了。
和所有的药店一样,在当前的情况下,益丰大药房在上海显然还没有实力和医院竞争,药店经营者一方面把广告做到了仁济医院、曙光医院等大型医疗机构的门口以壮声势,当然也是取得广告效应,一方面突出上海医疗保险名录以外的药品和保健品的经营,搞错位竞争。
药品的水分究竟有多少?为什么近年来降价声频频,群众还是觉得“不解渴”?对上海的老百姓来说,除了靠经济药房来带动整个药品零售行业降价以外,更希望卫生行政、药品监管和物价等部门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患者到医院买药能够享受更多的“经济”。
来自上海市卫生局的统计显示:实行药品招标4年来,上海已经对904个药品实行集中招标采购,总额达214.3亿元,平均降幅10.91%,让利于民23.38亿元。今年,上海将对575个药品进行集中招标采购,总金额为96亿元,平均降幅9.4%,同时探索对植入型医疗器械招标采购的试点。
(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