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医药股价缘何牛气十足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1 00:23:35
股价一路下跌到历史最低水平区间的浙江医药近期在股市上大发“神威”――4月5日至4月7日,其股价从3.05元启动连续实现3个涨停板,至7日以4元整报收。于是,各主要证券媒体连篇累牍地对浙江医药基本面的朦胧利好进行了相关分析,大都各说各话,莫衷一是。
4月8日,浙江医药发布“澄清”公告,就股价异常波动及有关媒体“传闻”作出了说明。公告说,一、FED是一种可用于药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领域的新型辅酶类添加剂,尚处于试产试销阶段,月产规模1吨左右,盈利前景有重大不确定性;二、本芴醇是复方本芴醇制剂的主要活性物质,与蒿甲醚一起制成的复方本芴醇对各种疟疾非常有效,本公司本芴醇生产车间正在建设中,预计8月投产,年产规模为150吨;三、本公司预计上述两产品陆续投产会对未来两年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不会发生传闻中所说的“爆发性增长”的情形。此外,由于原油价格持续上升,基础化工原料价格不断上涨,本公司主导产品VE的原料成本将持续上升。
受“澄清”激励,当天浙江医药股价再度封死涨停板。与前3个涨停不同的是,全日浙江医药股票交投十分活跃,并且罕见地放出巨量,成交量达3507.66万股,收盘价为4.4元。
那么浙江医药股票一时间牛气十足,是其基本面大为改观激发投资者对业绩产生憧憬?还是市场观望资金和各路游资如过江之鲫滑入所推动?答案是,兼而有之。
业绩预期提升
众所周知,浙江医药是一家以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为主的综合型医药类公司。论经营规模,其处于国内制药企业中游以上位置;论经营业绩,其近几年表现反复、波动较大,净利润2001年1638.48万元,2002年1873.77万元,2003年“缩水”至577.78万元,2004年前三季度则为1002.64万元。
究其原因,浙江医药产品结构整体盈利能力不高,原料药、制剂药、食品药毛利率大体在7%至不足30%之间,且“第一主营”原料药比重高达65%左右而毛利率仅为7.06%左右。尽管个别制剂药如“来立信”系列毛利率高达74.06%,却因占浙江医药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较小,对其业绩提升的拉动作用相对有限。
然而,自2004年末,投资者开始改变了对浙江医药的看法,其基本面委实出现转机。
2004年12月21日,浙江医药公告称,经与瑞士诺华公司谈判,浙江医药与诺华公司签定了一宗总金额2589万美元的供货合同,由浙江医药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31日期间,向诺华公司提供本芴醇产品。
换言之,该合同签定并实施意味着,浙江医药借与诺华公司供货本芴醇,既寻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假道诺华公司跻身国际市场广阔的抗疟药领域,拓宽了发展空间。
在投资者眼中,无论浙江医药为诺华公司配套提供本芴醇也好,还是浙江医药FED辅酶添加剂刚刚试产试销也罢,都赋予浙江医药未来盈利能力提高、经营业绩上升以新的预期。这为浙江医药股票“提前反应”提供了机会。
资金大量聚集
今年以来,股市受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或将放慢、宏观调控仍在持续,以及市场固有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有解决方案等等因素的冲击,一直延续着多年低迷的行情走势,医药类公司更因内外部不利因素股价整体迭创新低。浙江医药亦不例外。
例如,上证指数3月31日在此前跌破市场公认的1200点之后,开盘1168.819点,盘中下行至1162.03点,此为2001年6月30日创历史高位2245.435点后连续下调的新低。而浙江医药最低价曾为2.75元。
股市有“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票”一说。而近期又有许多分析家预言,中国股市在宏观经济向好的情况下持续调整,与国际股市整体攀升的走势相背驰,主要是受到国内股市内部深层次矛盾,如股权分置的长期困扰。从纯技术角度分析,国内股市正处于由“熊”转“牛”的过渡阶段。因此,在这样的期间,上市公司一俟出现“利好”,各路资金极有可能大量涌入,股价也会“爆发性”上扬,这是股市常见的现象。其中,投资资本有之,投机资本也有之。
不过,资金流向不会没有节制,当股价上行至一定位置,最终还得凭上市公司的业绩说话。具体到浙江医药股价,最终将由浙江医药2004年业绩以及2005、2006年潜在的经营业绩成长性来确定。
从这个意义上讲,浙江医药股票价格不会持续涨停板,到了一定价位回调将不可避免。一个事实是,毕竟浙江医药2004年前三季度每股收益仅为0.022元。(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