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羹不和”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11-04 07:55:10
大凡写作手法高明的写家,总离不开—门看家本领一一白报,即不加藻饰,不添油添酣.把事物原原本本地描写出来,“原汁原昧”地再现生活。其它想像,抒情,议论……一律留待读者自己之完成。
烹饪也是—门艺术。凡艺术总有其共通之处。烹饪也有它的“白报”于法——那就是“只烹不调、突出本味”,即为了吃到食物的本味,有意识地在一些羹中不放调味。商周时期的大厨师们早就把这种烹饪的艺术,总结为带哲学味的一句话。叫做“大羹不和”。
休 闲居 编 辑
汉代的淮南王刘安,在其主持编写的《淮南子》一书中说过:“无味而五味形焉。”翻译成白话,即“无味是五味之尽”。诚然,有些食物原料本身就具有极鲜美的滋味,若放了调料,反而会掩盖其自身的鲜味,正如风姿绰约的青春女子,打扮得珠光宝气艳服浓妆,倒不如谈装素裹来得动人。
这位淮南王不愧为多才博识而娴于文辞,他对烹调之道确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日常生活中,“大羹不和”的具体例子多的是。蒸花生,烤红薯,蒸芋头……不用添加什么调料,花生、红薯和芋头自身的色、香、味已经“体现”出来了,“诱”人的魅力极大。再看宾馆酒家的华笼豪宴。齐潮州菜中,调料何等丰富,菜式何等多样.但食客们为啥特别中意于白灼虾、白斩鸡、白灼明螺一类菜肴呢?因为这—类“本味菜”保持着原料“原装”的鲜美,若添加佐料,陈昧夺鲜,原物之真趣没有了,岂不是大煞风景?
诗人舒婷在一篇随笔中写到某大户考媳妇烹调手艺的故事“……那新 娘子棒出—盖盘清蒸鲥鱼,果然浓香四溢。婆婆筷子一碰,看见鱼身刮得光溜溜,脸就沉下来,原来据说鲥鱼之名贵在于鳞,只有鱼鳞才能熬出特殊浓香型的金黄色鱼油来。等鱼吃完了,才发觉鱼鳞一片片被丝线穿起来,团在盘底。这样吃起来既方便又保持了原味。”可见这位巧媳妇重视本味菜的质量,还讲究形式。
做菜有“本味菜”之说。做人能不能也来个不加“调味”,突出“木味”呢?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