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糕须作姑苏行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7-06 10:32:03
糕是我国著名食品之一,许多地方均有生产。但是,如果论制作工艺之精,品种之多,味道之佳,恐怕非苏州而莫属了。 我国食糕的历史非常悠久。 早在先秦,就有类似米糕的品种了,名叫“饵”,也可叫粢 ( 多解作饼)。《周礼》、《礼记》、《楚辞》中均有记载。到了北魏,又出现叫“火壹 ”的类似年糕的品种,制法已较复杂(见《齐民要术》)。后来,由于在正月里食糕寓意着“年年高”,在重阳食糕象征“长寿”,糕的品种便愈加丰富了。这在古代的烹饪著作及笔记中多有反映。 如隋谢讽《食经》中记有“紫龙糕”、“花折鹅糕”,唐韦巨源 《食单》中收有“水晶龙凤糕”,五代陶谷《清异录》中所记后周一糕店中所卖的著名品种有“满天星”、“糁拌”、“花截肚”、“大小虹桥”、“木密金毛面”等。其中,“满天星”是用“金米”,即粘小米做成的,“糁拌”中夹“枣豆”,“花截肚”的里面做“有花”,“木密金毛面”在糕上嵌有枣子及用面做成的“狮子”,足见当时制糕技术水平已经很高。宋时,糕的名品更多,不下数十种。如《武林旧事·卷六·糕》中,就收录了临安市场上出售的“糖糕”、“蜜糕”、“栗糕”、“粟糕”、“麦糕”、“豆糕”、“花糕”、“糍糕”、“雪糕”、“小甄糕”、“蜂糖糕”、“线糕”、“乳糕”、“社糕”、“重阳糕”等近二十个品种,真可谓洋洋大观了。 关于苏州的糕点,唐时已很有名。白居易、皮日休等人的诗中屡屡提到苏州的“粽子”等。宋时,据范成大《吴郡志·卷二·风俗》载,苏州每一节日均有节食,如上元的糖团 , 重午的角黍(棕子)、水团 ,重九的花糕等等。明清之时,苏州的糕品种更趋多样。明初,苏州人韩奕在《易牙遗意》中收了二十多种江南名点,其中就有“松糕”、“五香糕”、“生糖糕”、“裹糕”等。其中,“五香糕”制法如下:“上白糯米和粳米二六分,芡实干一分,人参、茯苓总一分,磨板细筛过.用白沙糖、茴香、薄荷滚汤拌匀,上甑蒸。”确是很精致的。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收进了苏州的“软香糕”、 “三层玉带糕”等。“三层玉带糕”以纯糯粉作糕,分作三层,一层粉,一层猪油、白糖,夹好蒸之,蒸熟切开。”风味当是很佳美的。此外,苏州人顾铁卿在《清嘉录》、《桐桥倚棹录》中均记述了不少苏州糕点,如“掌腰糕”、“乌米糕”、“薄荷糕”、 “重阳糕”“糖年糕”、“拉糕”、“扁豆糕”、“蜜橙糕”、“米丰糕” 等等。 解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苏州厨师的刻意求工,苏州的糕进一步得到发展,犹如风姿绰约的鲜花,开放在烹饪艺术的园地之中。 如今,苏州糕的第一个特点是品种多,有好几十种。著名的有松子黄干糕、松子薄荷糕、五香大麻糕、枣泥松仁糕、五色荤油大方糕、九层糕、卷花糕、椒盐桃麻糕、绿豆糕、蛋黄、赤豆猪油松糕、蜜糕、脂油年糕、桂花糖年糕、粢饭糕、豇豆糕等等。 其第二个特点是造型美观、色彩雅丽、气味芳香、味道佳美。据有关同志介绍,苏州的糕点师能“用糕粉做出种种花卉瓜果、鸟兽虫鱼、山水风景以及人物形象,或点缀于糕上,或罗列于盘中,或映现于镜框内”,真是妙不可言。苏州糕点重视色彩,但多用天然色素,如红曲汁、小麦叶汁、青草汁、鸡蛋黄、玫瑰南瓜、饴糖等。在香味上,也多取用桂花、玫瑰、薄荷、麻油、食用香精。在口味上,以甜为主,还有椒盐、咸等。 苏州糕在用米粉上也很讲究,尤其注重糯米粉与粳米粉的配比变化,这样,不同的糕口感就不同,或软或松,或粘或韧,又有一番情趣了。 一九八二年,苏州在北京开了糕团店。客居京华的苏州人不必说了,就连许多外地人,都慕名而来,争相购买。不少人评价道:食糕还须姑苏行!这话是自有其道理的。
≡ 查看、发表评论 ≡